第一百七十四章 明唐鏖战(1 / 1)

加入书签

真实的战场自然不是什么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而是血淋淋地残酷厮杀。


  双方战士刚一接触,刀剑相向,顿时便有一排排的身影向地上倒去。


  在战场上这一倒地,几乎便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了。


  若是仔细观察,很容易便可以发现,倒在地上的几乎都是大唐一方的战士。明军之中的倒地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那一身战甲实在是太占便宜了。


  唐军的刀剑砍在上面,甚至闪出了火花,可最多也只能留下白痕罢了,很难伤到人。


  若是用力过猛,甚至可能将他们的刀剑崩出豁口,甚至是崩断。


  可明军手中那精钢所制的兵刃,放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神兵利器一般的存在。


  更何况大多数唐军只是身着皮甲,根本就不堪一击。


  一边是不破防,一边却是无坚不破,那战局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大战刚一开始,局势几乎便是一边倒,战线不住地向着大唐的方向推进。


  任由他们唐军如何勇猛,不畏牺牲,却也只能稍微减缓明军前进的脚步罢了。


  氪金战术展现出其神威。


  果然,充钱就能变强,是诸天世界通用的基本法则。


  面对这样强势的大明军,即便对面的将领是天策上将李世民,也唯有败亡的命运。


  “秦王殿下!不行了,伤亡太大了。快下令鸣金收兵吧!”


  看着一个个倒下的唐军将士,众将心头仿佛在滴血。


  即便他们久经战阵,看惯了生死,看着眼前这一幕,也不禁心中抽搐。


  因为士兵死亡这些不是取胜所必要的牺牲,而是看不到希望的送死啊!


  长孙无忌甚至出言劝谏道:“不如留下一支人马断后,秦王可带大队人马撤离。


  也不必再回长安了。


  明军如此威势,长安是守不住的。


  不如直接北上晋阳。


  李阀在晋阳经营多年,那里是李阀真正的根基地。


  还请秦王殿下以大局为重,回晋阳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结盟突厥,以观后效。”


  为什么不回长安?


  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说,但其中缘由大家心中却都明白。


  本来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太子李建成对此便多有不满了。只不过碍于形势,只得先齐心抗明。


  可若李世民吃了败仗返回,那么其军权必然会被一撸到底。


  失去了军权的李世民,就宛如被拔了毛的凤凰,只能困守长安等死了。


  毕竟连李世民都战败了,那这明军的兵锋,还有谁能够抵挡?


  虽然长孙无忌此计有些缺德,不过倒有不少人心中暗自赞同。


  因为,这看起来的确是李世民最好的选择了。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似乎充满了自信。


  众人听了,却不禁安下心来。


  这正是他们所认识的李世民,即便身处逆境之中,却依旧永远乐观,永远积极向上,似乎永远也不会被打倒。


  这也是他们愿意奉之为主,追随李世民的原因。


  如今,听到李世民的笑声,众人不禁心中燃起了希望。


  难道他想起了什么办法,能够反败为胜?


  众人不禁竖起了耳朵,想知道李世民有什么妙招能够化险为夷。


  毕竟,若是能够打赢,又有谁愿意逃走呢?


  任谁都知道,长孙无忌的方法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想要翻盘几无可能。


  更何况,跟突厥勾结又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吗?


  将来说不定在后世的史书上会遗臭万年。


  果然,李世民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


  等李世民笑声停歇,开口说道:“无忌,你又何必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如今的局势没有走到那一步。


  依我看,这一战我大唐依然还有胜机。


  我已经看出了明军的弱点!”


  明军的弱点?


  明军这样的全副武装还有弱点?


  众人皆是知兵之人,即便是文人,也都是跟随李世民久经战阵,绝不是外行。


  关于明军的弱点,他们也思虑许久,可却始终找不到任何能够击败明军的方案。


  难道李世民真的想出了打败明军的方法吗?


  一时间,任由战场上喊杀声震天,李世民身边竟然一片静寂,众人都静待李世民的解释。


  却听李世民接着说道:“我一共发现明军的两个弱点。”


  两个弱点!


  战场之上,有时候即使一个微不足道的弱点,就可能被对方抓住机会杀得大败。


  而李世民竟然找到了明军的两个弱点,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要想反败为胜,似乎并不困难。


  一时间,众人皆是情绪高涨,心头那战败逃亡的阴影不禁一扫而空。






  几个武将甚至摩拳擦掌,只等李世民下令,便准备率兵冲上前去,打败明军,活捉赵明渊。


  只不过几个精明之人心中却暗自困惑。


  若明军真的有两个弱点,那么唐军的确胜绩不小。


  那为什么李世民不直接下令出击呢?


  明明可以立即出击,却反而还要在这里慢吞吞地为他们讲解。


  李世民向来行事果决,这可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啊!


  除非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或许,即便找到了明军的弱点,可惜却也无法取胜。


  却听李世民接着说道:“第一个弱点,若是你们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


  那便是,明军的盔甲太重了。”


  盔甲太重?


  众人很快便明白了李世民是在说什么。


  不错,明军的盔甲乃精钢所铸,的确要比唐军的皮甲更重,自然会行动缓慢,不如唐军轻便。


  这般笨重,固然换来了防御无敌。可是在战场上不断厮杀,却要耗费更多的气力,难以持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必然会比唐军更累。


  等到明军精疲力竭之时,便是唐军反攻之时。


  想明白这一点,众人不禁心中大定。


  原来如此。


  怪不得李世民一点都不急,还有心情跟他们慢慢讲解,原来他是在等待时机啊。


  那第二个弱点呢?


  想到这里,众人的眼睛不由得更亮了。


  第一个弱点就这么切中要害,若是再来一个弱点,那离打败明军还远吗?


  “伱们看!”李世民忽然指向了两军的交战之处。


  众人随之望去,可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


  那也只是普通的两军交战,和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差别。


  要说有的话,唯一的一点便是,好像的确印证了刚才李世民所说的明军的第一个缺点。


  的确,随着战局的推移,明军的攻势有所减缓。双方的交换比不再像之前那么夸张了。


  可他们还是看不出,这其中有明军的其他什么弱点啊?


  见众人都看不出来,李世民只得无奈地提醒道:“纪律!”


  纪律?


  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听着这话再向战场上看去,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原本整齐划一的战阵早已不再。


  不说乱作一团吧,但也算是各自为战。


  反观唐军,虽然也一样地散乱,但却要比之明军更懂配合。常常几人一组,围攻明军士兵。


  即便明军皆是身着重甲,却也难以抵御唐军数人围攻。


  即便有人意图救援,可身上的盔甲笨重,致使行动缓慢,远不及唐军迅捷,常常被耍得团团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伤亡大增。


  众人明白,这不仅是因为盔甲的原因,更是因为明军的兵士不像唐军这样大都是历经大战的老兵,懂得配合。


  明军注重纪律,可是在这乱战之中,却只能各自为战,发挥不出其的优势,反而落于下风。


  这可以说算是个不是缺点的缺点。


  众将皆是知兵之人,自然明白其原因。


  事实上,这只是因为明军经过的战争尚少,只要再打上几仗,新兵度过了新手期,便会自然而然地明白该怎么做。


  而且,到时候其战力必将再增数筹,届时必将成为真正无敌于天下的劲旅。


  可偏偏他们在并未成熟的时候遇到了唐军,这个缺点更被敏锐的李世民察觉到了,也就抓住了这个反败为胜的契机。


  或许,真的是天命在李吧?


  想到这里,众人不禁心头微动,对李世民的崇拜不禁更胜一筹。


  讲解完毕,李世民便定下计策。


  令众将各领一队人马轮流冲杀,然后佯装战败。


  然后且战且退,诱敌深入。


  最终将明军拖垮。


  众将纷纷领命,激动地各自率兵离去,仿佛看到了胜利在向他们招手。


  可他们却无法看到,留在原地的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样真的能胜吗?


  别看李世民刚才鼓舞众人之时显得自信满满,说得头头是道。


  可事实上,李世民心中却一直有着隐忧。


  当然,李世民所说的明军的两个缺点并非胡诌,而是确有其事。


  可要单凭这些就想打败明军,那就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明军有缺点,难道唐军就没有吗?


  事实上,唐军的缺点要远比明军多得多。


  单凭军器优势这一招鲜,明军就可以吃遍天了。


  更何况,明军说不定还有什么别的后手在后面隐藏着,只等最后来个一击必杀。


  如今,李世民可再也不敢把赵明渊看作无知武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