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日娱塌陷了(1 / 1)

加入书签

尽管杨叶很早以前就在搜集喜多川的资料了,但他其实并不想搞这么大。

  或者说,他不想亲自下场,因为他自己也不干净。

  今天他用这招搞别人,明天别人就会用这招搞他。

  不过,现在这个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喜多川自己召集了这么多媒体,宣布近藤真彦和中森明菜的婚事,给了杨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杨叶实在是忍不住,就一波梭哈了。

  有些阴谋论者是说杰尼斯事务所是在执行美国的娘化日本人计划,所以别人搞不掉杰尼斯什么的,这就有点扯犊子了。

  首先,喜多川侵害的是男孩,这并不算是犯罪,只有对象是女的才是。

  其次,在日本,抢健是自诉罪,而不是公诉罪,也就是说,只能是受害者自己提告。

  喜多川能够纵横日本娱乐圈数十年,一手遮天,其实是日本社会的整体环境造成的。

  其实喜多川在六七十年代就因为这件事输过官司,但有什么用呢?他又不用坐牢。

  而因为喜多川极其强大的造星能力,更多的受害者为了出名,往往会选择隐忍,甚至主动献身,乃至于互相争宠。

  不仅仅是男孩,甚至是男孩的父母,也会为了让孩子出名赚大钱,主动把孩子送给喜多川。

  在后世路透社拍摄的记录片中,就有父母公然让孩子接受喜多川。

  也有很多受访者公然声称,如果和喜多川发生关系可以出名,那他可以接受。

  赚钱嘛,不寒碜!

  2011年加入j家的前田曾,是“7en侍”组合的成员,他在退社后曾在博客上曝光喜多川的侵害行为。

  但他得到的不是支持和同情,却是粉丝的谩骂。

  人们让他赶紧闭嘴,说他蹭热度,还让他不要耽误了“7en侍”的大好前程。

  在日本,扭曲的x文化也让喜多川有了猖狂的理由。

  日本的风俗业和成人产业极其发达,把性当作交换金钱和名声的工具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尽管后世路透社的纪录片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喜多川在日本仍然被奉为神明。

  许多人认为死者为大,不应该继续追究。

  ……

  再说一下日本的媒体。

  1999年,日本的《周刊文春》用十二篇系列报道,披露了喜多川侵害的细节。

  这是数十年来,极少数对喜多川发起正面强攻的媒体。

  随后杰尼斯起诉了《周刊文春》,官司打到2003年,《周刊文春》胜诉。

  但……没有用。

  在这一战中,《周刊文春》原本以为他们的爆料会毁掉喜多川的职业生涯。

  但现实是,他们只是孤军奋战,日本的媒体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无视,沉默!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日本企业的基本用人制度是终身雇用制,在这种制度下,记过系统比绩效系统更普遍。

  日本电视台和报纸的记者更像是受薪工人,而不是记者。

  上班族记者的主要目标不是冒险和抛出独家新闻,而是按照上级的意愿完美地完成日常工作。

  另外,记者报道领域垂直划分较细,分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各种部门。

  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块,不打扰各部门内其他记者是基本原则。

  在娱乐领域,除了杰尼斯的负责人之外,几乎不可能有任何人采访和撰写有关杰尼斯的文章。

  那么,杰尼斯只要搞定这帮负责跟他们对接的人就可以了,非常容易!

  ……

  最后,杰尼斯几乎垄断了日本男偶像的生产渠道。

  《纽约时报》当年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娱乐记者的说法代表着噤声媒体的典型顾虑:

  “如果你是电视台,不听从杰尼斯的意愿,那么所有当红明星都将退出你的节目,你的综艺节目将无法接受任何明星采访,你的收视率将直线下降,同样的状况也适用于出版物。”

  作为一个家族造星工厂,杰尼斯缔造了一个相当封闭的产业环境。

  他们严格限制外界对在社艺人、工作人员的肖像、采访等资料的传播。





  强大的法律团队让路人、粉丝、社员和主流媒体都不敢轻易说喜多川的坏话。

  在路透社的纪录片中,记者多次试图聆听j家粉丝的想法,但都被拒绝。

  人们害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话被告。

  喜多川和杰尼斯就这样成了两个不能随意批评的名字,这些都成为了喜多川犯罪的摇篮。

  ……

  那么,杨叶为什么要搞杰尼斯呢?

  他搞的不是杰尼斯,而是日本娱乐业。

  昭和时代即将结束,马上迎来平成时代。

  日本的偶像文化将迎来极致繁荣时期,一度席卷整个亚太地区,甚至打入欧美。

  而杰尼斯培养出来的艺人们,就是这波偶像风潮的中流砥柱。

  杨叶这时候跳出来,给杰尼斯来一下狠的,就是要给日本的流行文化降降温,给华语流行文化开开道。

  而此时的杰尼斯虽然很强,但发展时日尚短,远远达不到后世那种一手遮天的地步,要搞它还是有机会的。

  ……

  杨叶搜集喜多川的资料,靠的是他的外挂精准找到受害者,然后金钱开路,让他们说出实情。

  并且利用这些人的身份,偷偷拍下了不少照片作为证据。

  杨叶原本是没有打算肉身下场的,但是现在这个机会实在是太正点了,让他忍不住就要跳出来梭哈。

  此时的日本人正在挥舞着支票在美国疯狂地买买买,而美国佬抵制日本的浪潮也正处于巅峰时期。

  像这样石破天惊的丑闻,美国人一定会疯狂地大肆宣扬。

  而由于杨叶亲自下场,亚太地区的媒体报道起这件事来,肯定也是不遗余力的。

  在今天的现场,日本的五大报社,六大放送,还有许多中小媒体都一起亲见了这件事。

  由于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他们就算想像原时空那样装死,都不可能了。

  一旦所有媒体联合报道此事,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倒喜多川的风潮。

  这样的声势,是原时空在1999年,《周刊文春》独自奋战不可同日而语的。

  ……

  杨叶不仅仅是在现场向媒体展示喜多川和几位知名偶像不堪入目的照片,他还报了警。

  因为喜多川侵害的对象,有不满十三岁的儿童,这违反了日本的强制猥亵罪。

  该法规定:如果受害者是未满13岁的儿童,不论其自愿与否,行为实施者都将直接被判处强制猥亵罪。

  杨叶到达现场不久,警方很快赶到,将喜多川姐弟给带走了,近藤真彦也被带走调查。

  这场记者招待会的主角,反客为主,变成了杨叶。

  在无数记者疯狂拍照之下,杨叶发表了简单的讲话:

  1980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和日本偶像教父喜多川先生合作,却无意中发现此人是一个有着娈童癖好的恶魔!

  当时我就想揭穿他的面目,可惜我只是一个外国人,贸然说出来的话,没人会相信我,于是我开始暗中调查。

  七年来,我耗费了数十亿日元,查找了无数线索,搜集了大量的证据,结果是触目惊心的。

  被喜多川伤害的男孩,恐怕有千人以上!

  我已经将搜集到的证据整理好,交给了东京警方。

  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塔斯社……等海外媒体。

  接下来,我会全力配合警方的调查,后续的一切,以警方公布为准。

  很抱歉,过去七年,我明知道有很多孩子在受到喜多川的侵害,明知他们活在恐惧之中,却一直无法说出真相!

  ……

  杨叶充满歉意地鞠了个躬,跟着警方走了。

  在场的媒体们看着杨叶的背影,心情极度复杂。

  杨叶展示出来的,跟喜多川有亲密行为的照片,包括了近藤真彦、西城秀树这些超级偶像。

  还有涩柿子队、男斗呼组、忍者队、少年队这些超级组合。

  日娱的半壁江山……塌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