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冬季来临(1 / 1)

加入书签

对于朱棣,让他去服大臣,朱瞻壑自然是满口答应,和大臣扯皮,想想还有点期待。

  当然他觉得他如果服不了,就让秦淮河得暖心姐姐睡服他们。

  朱棣自然没去了解朱瞻壑心里活动,不然非得给气得冒烟。

  忽得一阵寒风过,刮起地面已经枯萎发黑得落叶,转了数圈才落地,边云层移动逐渐加快,好似有着一股无行之力在当推手。

  “要变了”

  朱棣见这样子,暗暗低语,“今年寒冬,到来得有些早啊”

  毕竟往年也都是十二月多,应府才开始慢慢寒冷,因为应府处于亚热带地区,虽然十月就开始冷了,但是还不至于太冷,往往也都是十二月下一年一月才开始慢慢下雪,达到最冷。

  虽应府是亚热带,可夏热就很热,冬冷也很冷。

  而今年十一月多就开始变了,这让朱棣稍微担忧起来,今年大明各地又会是什么情况,会不会出现什么灾情。

  朱瞻壑自然将这归结到,冰河时期得头上,虽然现在不是最严重得时候,可是越往后,后面走,自然变化也就越大。

  “老和尚,你不是会算吗?那你算算,今年大明冬,有什么地方会不会出现灾情”

  朱棣看去姚广孝,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求一个心理安慰。

  毕竟古代冬确实多少有些难过。

  “这几年内外动乱不大,国力没受影响,正在日益昌盛,物价正常,加上今年粮食赋税不高,棉衣,煤炭,均在百姓承受范围,陛下安心即可”

  姚广孝得并没太大问题,从朱元璋建国后,就开始推广棉花种植,而且还是在强行推广,因为他从挨饿受冻,知道棉衣棉被对穷让意义,和棉花得生产重要性。

  “凡民田五亩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同时税粮也可以用桑麻棉兑之。

  所以棉被棉衣,早已流传民间,价格并不高,买得起,要么就是自家直接纺织,基本上大多数人能穿起棉衣过冬。

  至于木炭和煤炭,特别是煤炭,因为开采技术的提升每年开采量不少,价格也还适合,木炭稍微高点,在两三百文之间,最高四五百文,而煤炭相对便宜了,百斤左右也才上百文钱,最高二百多文。

  当然便宜有便颐弊病,虽然现在煤炭是经过洗硫撩,可却只有煤烟,这点很烦人。

  而今年下半年赋税,朱棣特意下调了一些,因为今年商税,盐业收入,让国库充盈了不少,所以稍微下调了。

  朱棣听闻后也不知道是真放心了,还是在想什么,反正他没有继续问了。

  这一路回去,慢慢得果然变了,很快寒风开始呼啸,让人感受到了凉意。

  朱瞻壑打了一个机灵,确实有些冷了,去年应府变得时候,他在安南还没体会过,甚至去年这段时间,他还觉得热。

  至于后面几时间,气是越来越冷,甚至开始飘起了雪,今年冬来得确实有些早了。

  王府烧起了暖阁,也有点类似早期得暖气,墙面中空,通过下面烧火,或者里面堆碳亦或是煤来加热墙面,从而达到让室内暖和的目的。

  而暖阁,凉房,是权贵富商得标配,毕竟一般人还真玩不起这个。

  至于朱棣皇宫,那更别了,什么暖阁,壁炉,地暖,都一一俱全。

  其余百姓基本多是烧柴火,烧炭,烧煤,所以这两应府站的稍高得地方,就能看见,一缕缕白烟徐徐升空,当然除了白烟,还有灰烟,甚至黑烟。

  而灰烟和黑烟多是烧得煤炭,所以这几应府各大药房,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操作不当,中毒得人不少,而这时,朝廷也往往会派人,走街串巷得吆喝,提醒应府居民。

  就连箫九贤都出去义诊了。

  这几朱瞻壑还真有点恼火出门,特别是骑马,寒风呼啸,冻手冻耳朵,所以他改成了坐马车。





  将手放在圆圆得手中,不知为何,好似因为她练武得缘故,并不怕冷,同时一双手,完全能当暖宝宝。

  热乎乎就算了,手感还好。

  当然也就这,在变态得取暖方法,他都不好意思了。

  不过他今没有去商会,而是去了砖窑这边,这大半年来,朱瞻壑砖窑基本也就没去过,不过今日他有原因要去看上一看。

  马车要比马慢,花了好些时间,才到了,砖窑这边,而砖窑负责人见到阿福来了,而且还是在前面驾车,顿时间就知道,是世子殿下亲临。

  于是立马出来迎接。

  等朱瞻壑下来了马车,别,砖窑这里温度都感觉要高上一些,也主要是这里十多个窑,烧火,烧得旺盛无比。

  “参见世子殿下”

  “不必客气,我记得这里有个煤山上吧”朱瞻壑询问到,看去了远处百米外得一座山。

  因为当初选址得时候,就注意到这里有座煤山,但是没人开采,因为这座煤山不大,这本没事,可这些煤山,煤得质量并不好,哪怕洗硫后,都还有黑烟。

  这属于质量最差得一种,哪怕很多百姓都不愿意购买,所以就成了,城中人不愿意烧,村落里面得人用不着,自然没人愿意开采。

  “有,世子殿下,我们就在用这煤配合柴烧砖”负责人道,每次烧制砖块得时候。

  都会弄一批煤粉掺合在砖窑中,下面材火搭配煤块,这样不但节约材火,砖块成型还快。

  “你去弄一批煤粉,按照八成煤粉,两成黄泥,制作成这个蜂窝样子试试,然后过几我来看看”

  主要是蜂窝煤燃烧充分,虽然也有一定烟,但是不会有黑烟,有害物质基本都被烧没了,同时能够延长燃烧时间,如果想要没烟,就只能用无烟煤来制作蜂窝煤。

  他这么做是为了在进一步降低一下煤炭价格,如果能行就试试。

  “能多制作一点,就多做点”

  朱瞻壑道,给了男子一张图,上面解释了蜂窝煤如何制作,其实煤粉混合黄泥早在汉朝就用这方法制作煤饼,用来锻造武器。

  只不过没演变成蜂窝状,而且这本来秋制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风干最佳。

  管事听闻后立马接过,看了看,立马安排人去做了。

  然而朱瞻壑并没就此完,在给了管事人一纸张“你让人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没错朱瞻壑给得是无烟煤配方,现在只有自己做,毕竟去开采得话,在运来,这冬都完了。

  而他记得最有名得无烟煤,皇室御煤,是宁夏得太西煤,这个煤炭是明中后期发现得,因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快煤率,所以一下成为了御煤。

  明清时期都是皇室贡品。

  当然还有山西,宣府大同一脉,也有着不少无烟煤矿脉,但是这些地方太远了,加上运输不方便,运来成本就太高了。

  所以现在只有先制作,看看能不能校

  至于无烟煤制作,也并非太难,最主要是盐浸法,将烟煤切碎,颗粒在三到五毫米之间,筛选出合适得煤末。

  然后将煤末按照重量分别加入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五得盐水溶液进行浸泡,最后将浸泡得煤末进行高温干燥也压缩就能制作成无烟煤块。

  最后在进行碳化和烘干即可。

  管事得看了后,点点头,表示能试试。

  “对了,如果能行,就直接做成蜂窝煤形状就好”

  “行,世子殿下,我试试”

  朱瞻壑在这边交代完了,然后去了商会,给了一个炉子图纸,让工匠打造一下。

  这个炉子上面带着铁皮烟囱,也就类似一个移动得铁质壁炉,将热量留在房间,把烟子排放出去,可减少中毒,虽然这个时代也有,但是朱瞻壑要得是看看能不能降低一下造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