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案(1 / 1)

加入书签

“起来吧”朱高炽道,眼神稍微一怔,毕竟他也没想到,来告御状的竟然是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子。

  杨玉起来后,心翼翼的抬眼好好打量了一下太子,她也没想到,神情中微微有点吃惊,民间议论的太子,身高八尺,容貌俊朗,有着仁善之心,真正情况竟然是一个大胖子。

  太出乎意料了。

  朱高炽自然看不出来杨玉短短时间想了很多,不过他还是很负责的询问道。

  “民女杨玉,所告何人”

  “民女状告饶州知州严德,以及绕州当地毫绅魏家”

  “所告何事”朱高炽没有任何信息,只能盘问。

  “魏家在民女新婚之夜,灭我娘家夫家两家满门,民女到衙门报官,却迟迟得不到回应,第二日,知州严德要将民女打入大牢,民女猜测知州和魏家勾结谋害民女,幸得贵人相救逃出,再为民女献计,顶着大诰入京告御状,民女这才逃出饶州”

  杨玉如实相告,朱高炽稍微梳理了一下,也明白了,顶着大诰就表示要告御状,只要出现在外,官府一旦强行拿下,那摆明在官府有问题,一但消息泄露,不论是否有问题,知州严德都触犯了大明律。

  所以与其在自己地盘动手,还不如等杨玉出去后,找人再弄死,更加稳妥,只是可能没想到,杨玉竟然一路化险为夷,到了京城。

  不过他还是得知道,这其中原因动机“魏家所为何事,灭你夫家,娘家满门”

  朱高炽听闻直接灭两家满门,也很吃惊,好大胆子,竟然在大明闹出慈大案。

  “回太子殿下,民女父亲乃是当地久负盛名得大才人杨书林,夫家乃是饶州豪绅之一得曲家”

  “而去年春节之际,民女家偶得一大块宝玉,魏家多次上门求购,但是这玉我爹准备给我当作嫁妆,并未出售”

  “等等”忽然有大臣打断一声,拱手出来,先对朱高炽行了一礼,然后询问道。

  “你你今年出嫁,不知你今年芳龄几何”

  “回大人,民女年芳二五”

  “二十五岁才嫁人”那大臣表示很疑惑。

  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时代,二十五岁已经是很大得年纪了,在这个年代可很少有人这么久还不结婚得,于是大臣怀疑她谎。

  不过杨玉脸上并没有慌张,而是很淡定回道“因为与民女所嫁对象,是民女爷爷当初和曲家老爷子定下的娃娃亲,当初民女爷爷和曲家老爷子是老朋友,串门饮酒,恰逢曲家少爷出生,民女爷爷和曲家老爷子醉酒高兴,一时定下了这亲”

  “而当时民女已经五岁,以及后面,因为各种原因拖至今年,才准备完婚”

  杨玉的解释,加上脸上毫无波动的情绪,经验丰富的刑部大臣,基本能肯定她没谎。

  “那你的意思是,魏家因为这一块玉对你夫家娘家进行了灭门”

  有大臣直接将话题拉回了原来轨道。

  “还有我夫家也有和魏家的产业纠纷,有很多年了,这两年比较严重,还有从前两年开始,不知为何魏家曾多次上门,向我爹提亲”

  杨玉的很声,这让不少大臣,面色各异,这什么情况,难道是因为,宝物纠葛,产业纠葛,最后再是情感纠葛,一怒之下,魏家对这两家进行了灭门?

  “那你是魏家灭门了你家,那你可有证据,为何你还能逃出来”

  朱高炽追问一声,毕竟这里面,他感觉不简单。

  “民女所知,在当晚宾客刚散,民女夫君还未回洞房,外面响起打杀之声,等民女夫君来时,已经身中数刀,夫君告诉民女他在闯入得强盗中看见了魏家人物,最后夫君和几个家丁,护着民女从院后狗洞逃生”

  杨玉着着就哭得梨花带雨,不过她依旧开口诉道“民女回去娘家时,才发现,民女娘家已被大火吞噬,无一人生还”





  杨玉基本泣不成声,虽然这几月因为逃命,让她暂时忘记悲痛,一股要进京告御状得念头支撑着她。

  可是这一刻真将御状告上后,也是悲从中来。

  随后杨玉将大诰打开,里面压着一张状纸,被人呈了上来,交给了朱高炽和朱瞻壑看。

  朱瞻壑一看,整个状纸上面所叙述得事和杨玉叙得全然相同。

  整个事件大概就是,杨家和曲家本来得大喜日子,却被一群陌生人给灭门了,至于这些人很有可能是魏家。

  至于什么原因,很有可能是产业纠葛,以及有入记那块宝玉,中间这魏家提亲,可能也参与得有情感纠葛。

  后面就是杨玉几经波折,熬到邻二,去衙门告状,结果衙门并没理会她,可在过一衙门却想将她打入大牢,只不过在公堂上时,外面来了一人,大闹了公堂,这人好似和曲家有一定关系,最后趁着公堂大乱,将她救出,还出主意,让她入京告御状。

  于是杨玉将自己身上值钱得家当,还有在外能变卖得产业变卖,在饶州一个镖局请了不少人护送她入京,后面就是一路上有人对她展开了追杀,直到后面她碰见了朱瞻壑为止。

  朱高炽看完这一切,也很气愤,于是立马下令,让三法司彻查此事,他自然不会听信一面之词,要测查到底,毕竟这事得影响太严重了。

  如果不彻查清楚,朝廷颜面何在。

  这事发生在十月,结果京城这边是一份奏折也没收到,这其中绝对有某些人手笔。

  所以朱高炽在选定了一人,周新为巡抚,亲赴饶州协同三法司查探这事,甚至朱高炽将自己储君令都给了出去。

  而周新也很自然接过,并且保证一定查探清楚,比较周新为人正直,敢,敢谏,为巡抚太合适不过了。

  “民女叩谢,太子殿下,世子殿下”

  杨玉听闻朱高炽一系列安排后,立马叩谢朱高炽和朱瞻壑,将头扣得砰砰作响。

  “起来吧,为民做主,本就是职责”

  朱高炽见杨玉在叩头下去,飞得将头叩破不可,结果杨玉要起来时,忽然晕倒。

  “快送太医院”朱高炽立马让太监给抬去太医院。

  至于后面朱高炽将这件事,直接写了一个奏折,让人给朱棣送去了。

  这件事要处理,还得等待调查,至于杨玉,暂时控制在京城,等待结果即可。

  朱瞻壑本想下朝瞧瞧溜走。

  “瞻壑,别想跑啊,先把今奏折批改了再”朱瞻壑听闻只能留下来批改奏折,本来还想去,找代王麻烦,现在看来不行咯。

  两人批改着奏折,朱高炽交代着“这段时间有得你忙,虽然今年春节,你皇爷爷没在,但是节日要过,所以你这几留在皇宫,奏折批改完,去帮你皇奶奶”

  朱瞻壑也很爽快答应了,不过今这奏折有点多,他们两个人批改到了下午三点才弄完,没办法,马上过年了,自然各种奏折都来了。

  “对了大伯,翻新应府这个事,考虑得如何了”朱瞻壑一边收拾一边问道朱高炽。

  然而朱高炽摇头笑道“瞻壑,你知道彻彻底底翻新应府需要多少钱吗?不人工,单是就光材料,以及各方面其他开支,还有各种耽误,至少可能需要百万两打底”

  “今年虽然国库富裕,但是你皇爷爷这一北伐,到时就是军费燃烧,你大伯只希望,能以今年富裕得国库,让你皇爷爷北伐不影响到大明任何一个地方”

  “百万两吗?”朱瞻壑琢磨了一下,确实不少。

  “那大伯,我来写个折子你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