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惠(1 / 1)

加入书签

凌壹猛然惊醒,窗外朝阳如火。

  正常人不会对梦里的事情浪费丁点时间,晃了晃脑袋力求清醒,伸手去拿桌上纯黑色外壳的水杯,想着无论如何得把今天上午撑完。

  最近身体不行了,以前连续两三个通宵丁点毛病没有。

  九点半陆陆续续有人来,上午的会议是在十点半,和同事简单对过内容,都觉得没什么纰漏。

  十点二十准时到了预定好的会议间,行政部的小姐姐在布置会场。

  虽然去年同一批入职的员工都是这两天述职,但不同部门不会一起进行。

  基础算法部有七个人,他排在第一位。

  参与评审的,分别是三个不同部门领导,外加基础算法部的cto,即技术老大,还有一些部门同级旁听。

  十点半人都到齐,正如刘定所言,凌壹丝毫不担心续约的问题,调试好电脑和麦克风之后,从容打开了ppt。

  “各位同事领导,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各位前来参加我的入职周年述职会。

  先做下自我介绍,凌壹,目前是基础算法部用户价值组的算法工程师,工号yt80863,级别t2-2。

  不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先来简单看一下我今天要汇报的内容。

  首先对我去年一年的工作总结,在这里首先感谢一下公司对新员工的大力栽培。

  以及感谢我部门老大鹏哥的日常帮助,还有组里各个大佬帮我改bug,虽然他们现在有几个不在这。”

  台下发出一阵笑声,凌壹挥手,手势识别的屏幕自动给ppt翻了个页。

  他道:“然后是接下来一年我们的研究方向,关于这个,其实是我们整个项目组的心血,稍后我会详细说到。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我去年参与的项目汇总。

  在刚入职的前两个月,我是没有参与到实际应用项目中。

  因为我们是用户价值组别,所以最重要的工作是给用户画像分类。

  鹏哥也就是我的老大给我分派的任务是,公司原用户画像代码,提出两到三点可以优化的地方。

  从美鲜集团同城业务发展以来,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五年时间。

  我们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增长其实是,在大概三四年前就已经到头了。

  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是在做下沉市场,不断开拓四五线用户量。

  那到今天为止,国内的用户量增长已经非常缓慢。

  我说这个的原因,就是想表达,我们对于用户分类的算法,已经很成熟。

  鹏哥说让我找一个可以优化的地方,实际就是希望我认真读一下代码。

  但是在研究用户的过程中,我们团队还是发现一些可以去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这个方向并不是基础算法,类似改几行代码让它的执行时间更短,或是修改几个函数字符让它更低耦合,更高内聚。

  我们觉得,用户跟算法之间是有联系的。他们联系的的纽带就是,业务。

  用户需求催生业务,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买方,才有卖方。

  而业务,是算法的买方。有业务需求,才需要算法去完成。

  那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算法,业务部没有给到我们足够的需求。

  就好像卖家生产了一堆东西,用户不需要,不买。

  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jt平庸的商人追逐市场,高明的商人创造市场。

  我会先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我去年的基础工作,以此表述一下一个数据岗位应该怎么去监测用户行为和利用用户行为。

  在观看用户行为数据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用户有行为中止告警。

  什么叫行为中止,是中途停止,不是最终停止,如何判定这个中止?

  以我们的买菜业务为例,他查看了一件商品,他没有购买,退出去了,这叫行为中止。

  他在查看,就是他有购买意向,但他没有实施,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可能不小心点到的,可能只是无聊看看,或者是先加购。

  可能是东西不合意,可能是太贵了。

  但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他页面悬停时间来判断。

  如果是不小心误触,他肯定很快退出页面。

  无聊看看,东西不合意,那就是刷一阵。

  如果是太贵了,他应该会立即去搜相同类物品比价。

  我们是可以从用户页面停留时间和内容去推测他的购买意向。

  从他的最终购买物品记录他的价格承受范围。

  这些都是以前的同事早早就做好的工作。

  我们通过用户的消费频率,购买周期,购买类别来给他画像。

  例如,一个买婴儿奶粉的用户,99的概率是养婴儿。

  两个月以前他开始买三段的奶粉,那他的生活里一定有一个一周岁两个月往上的孩童。

  我们甚至可以从他购买奶粉的数量,来判断这个孩童和他的关系亲密度。

  一两罐,代买或者送人,十来罐,每月五六罐,这是自家的孩子。

  那么从挖掘用户价值的角度,我们应该根据数据对用户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就是算法岗的工作内容。

  比如这个买奶粉的用户,我们应该给他的首页固定推荐奶粉吗?

  很明显不需要,因为奶粉是一种周期消耗物,上一次买的没吃完,他肯定不会再买。





  我们只需要根据他的购买量去作时间标记,到期了发个定制消息通知提醒就可以,不必来占据宝贵的推荐版面。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一般家长对于奶粉的选择都是固定一个牌子不会再换,所以推荐其他的没用。

  如果推荐位不能给平台增加盈利,那推荐算法就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应该应该推荐什么,我们应该给他推荐,幼儿玩具,书籍,早教课,辅食,衣服,这些高消耗物品。

  再从这些物品里去分析用户的喜好,ta孩子的性别,用户的消费水准

  我们根据用户的一切行为数据,分析,分类,贴标签。

  穷狗,老用户,新用户,售后毛病多,爱吃辣,每周要买虾,关注品牌,关注性价比

  根据这些分类,在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去索取用户价值。

  以上是我对岗位工作内容的理解。

  那么在去年过程中,我具体参与了什么项目呢?”

  凌壹挥手,ppt翻页,屏幕上黑底蓝白字占据一整页:生活费计划。

  “这个业务目前已经正式上线两个月了,新用户开通量达到了千万级别。

  为什么这里我不用日活跃人数和月活跃人数来统计结果,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

  网上有个笑话,就是说人生有三大难题。

  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如果早上没起来,那就是宵夜吃啥。

  乔布斯也说过,用户根本他妈的不知道他自己要啥。

  所以那些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要吃啥,至少有一半的人,根本没有金钱规划能力,以至于他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糊弄。

  我们项目组根据用户价值提出了生活费计划,简单一点来说,业务逻辑就是,用户在月初提交一份生活费预算。

  他可以预存,也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先买后付。

  前者可以吸纳现金流,后者可以拉动平台信用卡式业务。

  当然我们优先考虑是预存式付费,这样会给平台带来资金差,同时没有坏账风险,选择这个的,属于优质用户。

  第二者是下选,但是为了用户量,至少这个是有赢利点的,不至于贴钱。

  在用户提交生活预算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自由做出规划。

  每天什么时候吃饭,希望吃到那些东西,喝什么饮料,外卖需要送到哪。

  这笔资金还可以包括一些小事项,例如指定每个月一定要有一次理发预约,话费充值。

  在每次业务即将开始前,通过消息推送让用户确认安排,如果用户不满意,他可以在当天价格允许的范围内修改。

  我们算法岗会根据用户需求,在这些业务里设计出一个最优解。

  既达到顾客99的满意度,同时保证平台和商家营收。

  以衣食住行为突破口,成为用户的私人生活管家。

  这样的好处是,首先,平台成本肯定会更低。

  因为用户未来一个月的消费需求明了,光是在降低仓储,采购单价这些模块上,就可以节省大量资源。

  其次,用户粘性更高,人一旦依赖于管家,他就无法摆脱管家。

  以上是我去年度的大项目简单介绍,目前生活费计划已经初步上线。

  他的业务还不够细化成熟,肯定会有大量迭代和优化,现在我是该项目的主要算法支持。

  接下来的一年,我会根据产品和业务岗那边的市场反馈数据,持续跟进。

  下面我要说的是,我和部门的一个新构想,叫做‘下探’,这可能成为我接下来三个月的重点工作内容。

  我昨天晚上写ppt的时候,想了很久,这个构思应该从哪开始讲。

  今天早上,我和我爸吃饭的时候,他买了一块豆腐膏,两块钱。

  我们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块豆腐应该卖多少钱。

  现在打开一下我们的美鲜平台,在美鲜买菜里面是可以看到的。”

  凌壹打开手机,展示给众人,笑道:“嫩豆腐有两种价格,299元和199元。

  这个价格不同的原因是,生产日期不同,199的生产日期是前天。

  这里要说一下这个定价策略已经是一种古老的讨巧了,心理学,用户看到是2开头的数字,会下意识以为是两块钱价位,实际价钱是3块。

  我们在超市经常看到这样的定价策略,但他很久以前是29元,不是299元。

  为什么,因为在很久以前,是没有电子支付的,顾客基本不能拿出分币。随着电子支付兴起,大家不在使用现金,货币单位可以轻松到分。

  有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应该是贬义的,但我觉得他是褒义的,就是‘锱铢必较。’

  互联网的一大赢利点,恰好就是锱铢必较。一个用户贡献一分钱,千万级的用户数量已经能贡献一笔很大的营收了,更不用说,亿级的用户量。

  既然有这个优势,我们是不是能以分为单位,根据用户行为,不断去试探用户能接受的价格底线。

  一块豆腐应该卖多少钱,应该由用户的底线价格来决定。

  如果有一个人可以为一块豆腐支付一千万,我们给他的定价就该是一千万零五十块。

  为什么有五十块,因为平台要给他发五十块优惠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