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扩军(1 / 1)

加入书签

攻取澎湖岛的过程,比朱怡炅想象中的要简单,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而拿下了澎湖群岛这个苔塰门户,朱大王并没在此久留。

在驻留了两个团的兵力,合计一千八百军,外带四十艘水师战船于澎湖厅。

负责留守的部将,为黄殿李勇二人。

没办法,朱大王麾下目前文臣一个没有,武将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还都用的不放心。

驻留澎湖这般重要,也就只能从当初的把兄弟里挑了。

四人中,吴外接了情报机构组建的任务,走不开。余下三人,黄殿为人心思缜密,脑子活泛知进退,驻留澎湖还算合适。

李勇虽头脑简单,但胜在这厮是真敢拼命。且,还是四人中,与吴外一样,真拿他朱大王当大哥的。

拿来作为黄殿身边的一根牵绳,却是正合适。

安排好了驻澎事宜,朱大王没再耽搁,旋即率领舰队大部,裹挟着澎湖岛上那些逃官连带其家眷,回返台弯府。

值此,这场由清廷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发动,历时一个多月的平台之战,就算是结束了。

虽然实际的战斗,也就打了四天,但影响却是极其严重的。

经此一役,不仅仅是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还有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的战死。

整个福建水师和南澳镇,不说全军覆没,但也基本上算是废了。

要知道,施琅时期的福建水师,满打满算也就一万多人。到了如今,三十年过去,就算有些扩编,也不会太多。

旁边的南澳镇亦是如此。

此战,两方联军两万人,加上主力舰队四百余艘,一股脑全折在了台弯。

就算还剩一些残兵战船,光是守住厦门和南澳岛都够呛了。

哪怕朱大王麾下没有懂海战的,但四百艘战船压上去,狼群战术堆都能堆死那帮人。

整個苔塰范围,北至闽浙,南至粤东,对朱大王而言,已成无人之境。

……

大战结束。

朱怡炅虽大获全胜,甚至一战而灭清廷福建水师和南澳镇。

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的同时,还顺带肃清了清廷苔塰地区绝大部分海防力量。

但是,这战后要如何善后,乃至于消化战果,却是个问题。首先,朱大王先前为了迎战清军,基本上整日都是泡在军营里。

府城及其下辖凤山县安平镇等地的行政,税收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练兵所花费的钱粮,也都是吃的府城老本。

也就只有土地这一块,朱怡炅稍稍上了点心。毕竟,这可是用于控制军队,收买人心的筹码本钱。

而现在,福建水师和南澳镇全军覆没。按照最坏的情况来推,从清廷得知消息,到后面不顾一切,抢造新船,再度征台,也需要起码一年时间。

这一年里,清廷将对身处台弯的自己毫无办法。

这就是他的机会了,必须要在这一年时间内,完全控制台弯。

并且大肆扩充军力,主动出击,打开局面。

台弯虽然战略地位重要,在后世甚至还有天然h的称号。

但其孤悬海外,根本就不能当做后方和根基来发展。

不论是战略纵深还是耕地面积,不能说聊胜于无,只能说完全没有。

朱怡炅自认为自己是不比当年国姓爷一家优秀的,人家三代人发展,别说反攻清廷了,连厦门这个据点都被迫放弃。

他只有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这段时间若是无法打开局面,那就会成困龙之局,被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回到府城的朱怡炅,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先对军制进行改革。

好吧!与其说是改革,倒不如说,是让军队正式正规化。





原来的三三制虽然好用,但整体还是太过粗糙。

只是为了让麾下义军快速形成战斗力,弄得权宜之计。

现在,朱怡炅不仅要重新整编,还要进一步扩充正规军的数量。

首先,朱怡炅麾下军队采取的三三制基础,这一点不用改。

不仅如此,后面招募的新兵,还要全面推广下去。

然后,朱怡炅在原来的基础上,则再次增加编制,团总之上,设镇。

行吧,还是照搬后世那一套。

区别就在于,新的镇级不再像之前那样,是三个团为一镇。而是五个团,且增设一个营,合计四千八百人。

增设的那个营,暂定为天雷营,专门负责投掷糖火药制成的手榴罐。

该营后期的军事训练,也会偏向于体能和臂力训练,力求能扔的更远,扔的更多。

朱怡炅麾下直辖的两个团,加多出来的一营,配上郑定瑞的一个团。再从福建水师中吸纳两个团的降兵,合编为大明新军第一镇。

自己这个大明中兴王则担任第一镇指挥使。

这些福建水师的降兵都是亲眼见识过明军凶悍的,再加之明军之前的十抽一行为,在哪儿当兵不是当兵呢?

反正大不了回头打输了继续投就是了,他们大多本就是沿海渔民,穷困潦倒才来当兵。

标营还好,底层水师军兵对施世骠这位名将也还凑和,但对清廷,那是真没啥归属感。

说句不好听的,临阵朝天放几枪,就算对得起皇上了。

而且明军开出的条件也足够优越,投军就分田分地分银子。在大棒加甜枣双重保险下,这些福建水师降兵投的毫无心理负担。

而新军第二镇,主体为杨恭麾下由清军和郑家军合并的旧式军队。同样吸纳福建水师余下的两千余人,但不设立天雷营。

其内部军制,亦不做变动,只是给予正式番号。算是给杨恭投效自己,全力办事讨好自己的回报。

至于先前十抽一招降的那九百多南澳镇标营,则划归徐进管辖,编为新军第三镇。徐进为第三镇指挥使,并从杂兵营抽调三千人组成第三镇,林亮亦划归其麾下统辖。

至于剩下的杂兵营,则再次裁汰怯懦无力者,精编为新军第五镇,指挥使暂时也由朱大王兼任。

如此,这军队差不多就算分完了。

朱怡炅麾下的正规军直接突破至两万大关,虽然其中有半数以上,不是降兵就是杂兵,战力堪忧。

但至少,这个基本的框架算是搭起来了。

搞定了军队的基本框架,后续就是大举练兵了。

这次,朱大王倒是不用再像之前,事事亲力亲为,还要同吃同住了。

无非就是大米饭管饱,时常有肉吃。

剩下的事情,则交给各级军官就行。

对了,张阿山的军法队被升为了御营督战队。依旧暂兼军法队职责,负责协助练兵。

而他朱大王,只需每日带着亲卫,来看一看,慰问一番受训的杂兵和福建水师降兵。

再许以一些利益承诺,比如练兵结束,就可转为朱大王麾下的正兵,还能分田分地分银子。

如此,那些原本还满腹怨气的杂兵和福建水师降兵,顿时归心。

银子和田地,向来都是收拢底层士兵军心最好用的手段,没有之一。

而杨恭和徐进这两个大明新晋的高级将领,见到朱大王都在勤奋练兵。自然也是不敢懈怠,各自有样学样的也亲自练兵。

好在朱大王面前好好表现,顺带刷刷存在感。

如此,有条不紊,日子过的倒也清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