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东部西伯利亚(1 / 1)

加入书签

第634章东部西伯利亚

沙俄在辽阔的西伯利亚,设立了四大督军区,分别为托搏尔斯克、托木斯克、雅库茨克和叶尼塞斯克督军区。

这些督军区由中央的西伯利亚总督衙门负责管理,督军区下又有城堡村落,城堡同样也有各自督军。

现在,四大督军区的雅库茨克已经被黑龙江水师给拔了,并且更名为岭北府。

几年下来,岭北府陆续移民百余人口,全是从南边流放来的死囚重刑犯。

对这些移民流犯来说,他们的确是被流放来的,甚至流放的环境比满清时期的宁古塔,还要严酷恶劣。

当年下来,即便有许三福这些岭北府的驻军带着,也还是冻死失踪三十多人,余下七十人也有一半患病,差点死在了岭北城。

三成的死亡率,可见西伯利亚的环境有多么恶劣,许三福这些驻军还是因为先在黑龙江适应了好久,又与黑龙江的索伦土著学习经验,这才减低了伤亡率。

反正黑龙江水师的孙汝海在进行物资交接以后,马上就上报了黑龙江都司于可成,往后移民岭北城或者黑龙江更北,都应该先在黑龙江、乐浪一带先适应一番,不能直接一趟送过去。

岭北守备官现在已经是正式确定的官职,直接向黑龙江都司负责。

现任守备还是当初的许三福,不过今年开始,他被提调了一位副手,再等两年就该让副手接任,而他本人则回黑龙江升任他职。

许三福在岭北府待了几年,除了砍树、造船、种地之外,便是与使鹿部落长期保持联系,并且时常交易物资。

发展到现在,岭北城的汉民百姓,已经有小半与使鹿部落通婚结亲。只是这里实在太过寒冷,就算正常通婚繁衍,短时间内也没法养活大量人口。

一切都还得慢慢来。

不过,许三福一边种地造船搞基建,一边同样也没闲着。从第二年春夏变暖开始,只要有精力就会乘船顺着列那江及其支流,朝着北方和东北进兵,征讨那些依河而建的哥萨克城堡。

连续的小规模战争不断,岭北府的明军先后拔除了日甘斯克、扎希维尔斯克等多个哥萨克城堡据点。

这些据点城堡没有明军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反而脆弱的可怜,大部分都是木寨围墙,连夯土都不存在,而且哥萨克驻军也少的可怜。

最多的也才不过五六十名哥萨克,明军只是带着部队稍微一打,就把那些据点给攻克下来了。

与满清当初打掉雅克萨一样,攻克城堡后杀死所有哥萨克,再摧毁这些木寨建成的简陋城堡,然后就直接坐船返回。

没办法,这里实在不是人待的地方,都已经快接近北极圈了,这里的土地甚至都是永久冻土层。

许三福带领的明军将士都难以想象,这些哥萨克到底是怎么在如此寒冷,还不能种地的鬼地方活下来的。

反正明军是完全不愿意留下,只管打下城堡,见到哥萨克就一律屠杀,不留活口,再破坏城堡走人。

那些哥萨克据点被切断联系,又被破坏了木寨城堡,就算抢到了皮毛,也没办法用来交换物资补充。而且没有了房屋定所,就算还有漏网之鱼的哥萨克,北极的严寒天气也会让他们活不下去。

侥幸活下来,没了物资弹药补充,这些哥萨克也斗不过本地的楚科奇土著。

沙俄的哥萨克长年与楚科奇土著打仗,但受限于环境气候,就算哥萨克也没办法对楚科奇人发动大规模战争。

往往都是沙俄发动远征军,楚科奇人就仗着地利气候避战逃跑。沙俄军队撤离,楚科奇人就跑过来袭击,还驱逐被哥萨克征服的土著部落。

一直持续到了鸦片战争爆发,楚科奇人依旧难以被沙俄征服。

而且楚科奇人也是越打越难缠,一开始的楚科奇人还在使用硬皮革和骨头制作的翼甲,随着战争爆发,楚科奇人逐渐学会了冶铁技术,到了后期甚至连火枪都用上了。

沙俄被打的没脾气,只能承认楚科奇人的独立,但楚科奇人必须宣布效忠沙皇,而且不用向沙俄政府缴纳赋税皮毛。

嗯,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的羁縻州。

岭北府的明军已经与楚科奇人联系上了,双方达成口头盟约:

第一,楚科奇人宣布效忠大明中国皇帝,中国不干涉楚科奇人内政,允许他们自治。

第二,大明中国、楚科奇人联盟,共同对抗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侵略者。





第三,大明中国与楚科奇达成双边贸易,楚科奇部落可以将他们的各种皮毛,拿出来与大明中国交易诸如棉袄、盐巴、茶叶等物资,甚至可以是铁器兵甲。

对楚科奇人而言,大明中国这个“部落”,比那群哥萨克强盗友好太多了。

那群新笔趣阁的哥萨克强盗,只知道从他们手里抢劫皮毛财产,杀戮他们的部落勇士。

而这些友好,甚至有些傻乎乎的中国人,居然愿意拿出他们急缺,也是所有部落重要的盐巴、棉袄,还有他们所没有的强大铁器,与他们交换这里随处可见的皮毛特产。

楚科奇人觉得自己赚了,还赚大了,非常乐意与中国人保持这种深度合作的战略同盟贸易关系。

而岭北府这边,每年也派遣船只北上,从楚科奇人手里交易他们“不值钱”的皮毛。

现在的黑水屯军港,已经愈发兴旺。

那些南边的商人几乎是闻风而动,在得知了北边有大量珍贵皮毛后,迅速在黑水屯设立贸易站点,抢占瓜分这里的贸易配额。

时至今日,黑水屯军港早已不再是依托军事要冲而存在,反而成了军商合一的商业城镇。

这里的人口,有不少都是长期驻扎在此的商站掌柜,还有一些本地募集的伙计民工。

前明曾经以盐引制,用于为边疆驻军提供粮草补给。

大明新朝如今所用方式,差不多类似,只不过盐引换成了北方的珍贵皮草货物。那些商贾从南方运来粮食,交给黑龙江的驻军,再从黑龙江驻军手里,获取这些皮毛货物,转运到南方贩卖。

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且比盐引制好多了。盐引初期虽然也还玩得转,但终究是朝廷控制商人运输粮食。本质上还是要商人自掏腰包,而新朝的“皮毛-粮食”贸易路线,纯粹是商人们自愿。

黑龙江那些沿江新建的驿站驻军,如今已有差不多一半的粮食,都是在靠这些不断聚集的商人提供。

北方的钱粮财政压力,就这么靠着战争和皮毛,正在逐年减轻。

而且,自从与楚科奇人达成合作,南方的豪族商人又迎来一件新贵奢侈品。

那就是海象皮,这玩意儿属于纯粹的稀罕货。

要不是岭北府的明军北上扫荡哥萨克据点,见到了同样反抗哥萨克的楚科奇人,还真不知道天下之大,极北之地还有此等稀奇的动物。

海象之名,起的也是朴实无华,长牙又肥,还是生活在海里,可不就是海象嘛!

来到黑龙江的商人,将这些海象皮和海象牙运到南方,很快就炒出了极高的价钱。

尤其是南京城的那些豪族权贵,哪见过这等奇珍异兽的皮毛。

就连皇帝都专门下旨,送了两张海象皮和海象牙到皇宫。

当然,朱怡炅纯粹是好奇,要不是海象在南方温暖不好养,也不知道怎么养活,他非得弄两头进自己的皇家动物园。

有了皇帝免费打广告,那些商人迅速将其利用起来,并且联起手来吃下黑龙江的海象皮与海象牙,直接在黑龙江形成垄断。

这些商人还相互达成协议合作,每年在南方出售的海象皮与海象牙,必须在固定数量,而且要与其他人知会。

这是打算利用饥饿营销,以及联手垄断海象皮的生意。

目前为止,这些海象皮的价钱已经快要追上紫貂皮了,物以稀为贵,以奇为贵。而且那些商人依旧还在持续炒作,要不了多久怕是价格还得变得更恐怖。

朝廷对此有所察觉,但假装不知道。

反正海象皮属于奢侈品,卖的越贵,朝廷也能收到更多商品税。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价格炒的越离谱,由此带来的热度也能让天下人对北方关注度变高。

简而言之,总会有人想去发财的。

对了,别西科夫这个哥萨克叛徒,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明军本来准备利用完,就找机会将这家伙弄死,但奈何这货太聪明了。

不仅始终不犯错,对明军恭顺无比,而且一直不断体现发挥自己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看地图,指出哥萨克城堡据点,还有充当与土著部落间的翻译。

许三福都觉得这家伙杀了可惜,专程向坐船来给岭北城补充物资的孙汝海提了一嘴,既是给他表功,也是言明这家伙还有利用价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