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断界山之殇(1 / 2)

加入书签

“在接到命令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作为一名在萨克兰土生土长的地主儿子,从小被在军团中传令官父亲灌输‘我们是高贵的纯血帝国人’,‘效忠德萨利昂皇室是生来的荣耀’的我,在随布兰登殿下平叛时,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上了年纪的旗团长给团里的小伙子们讲了一大堆为什么他们要和萨克兰人,甚至是他们自己的乡亲们战斗,大道理一个比一个大;但在我看来,他只需要说一句话就够了。

萨克兰人就是忠诚的代名词,不忠诚的人便不是萨克兰人。

尽管如此,能够不再与胞族乡亲们战斗依然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此行并非还要前往充满了各种英雄传说的断界山要塞,去拯救被敌人围困的皇帝陛下——还有比这样的“忠诚之举”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吗?

有的。

时间模糊了我的记忆——我只记得那剧烈震动传来时烈日当空,急行军的我们排着骄傲而整齐的队列;但下一秒,我们就变成了惊慌失措的鹿群与没头的苍蝇。

上年纪的旗团长拼命大声呼喊,从传令官手中抢走军号用力吹响集结号;但是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每一个惊惶的士兵都第一时间捂住了耳朵;

激动的我准备冲上去,帮助他维持秩序,但下一秒胆怯便让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十几个不顾一切逃跑的士兵推着装满行李的马车,从旗团长的身上碾了过去。

我甚至不敢去给那位帮助过我的旗团长收<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因为当时的我同样惊慌失措,和每一个士兵一样不顾一切的去寻找自己的行李。

事后回想时,我隐约记得震动并没有持续很久;但等到傍晚时军团司令官轻点伤亡,逃散,身死与受伤的士兵,达到了五分之一。

这简直是萨克兰人的耻辱!一支军队还没有和敌人交战,居然就已经伤亡五分之一…圣十字在上,这事要让我父亲知道了,他肯定会狠狠骂我,打我一顿的。

但只要是经历过那场动乱的每一个军官,几乎人人松口气——看当时的情形,就是伤亡三分之一也没谁会奇怪。

骚动过后,司令官下达了立刻出发的决定;这个决定十分明智,因为它首先给了还在慌乱中的士兵们一件任务,让他们不用胡思乱想。

其次,因为白天的骚动我们赶路的进度已经慢了许多,再不加紧,恐怕会晚上很多。

但或许是因为白天的“震动”让我隐隐有了些不好的预感——也许,我们已经赶不上断界山之战了。

我并不想隐瞒,因为这是真的。

当我们终于抵达断界山要塞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断界山“要塞”了。

我们看到的是堆砌成山的碎石瓦砾,是一片纵横的沟壑,是连绵绝顶的山峦——我们甚至以为自己走错了路,但最后却发现这是真的。

断界山…已经不复存在了。

乔伊·安德鲁,军团第三旗团掌旗官,记录于断界山要塞……”

………………………………………

轻轻放下手中的信笺,黑发巫师抬起目光,看向表情略微有些复杂的守夜人爱德华——虽然他自己也没有好到哪去。

“爱德华,这是……”

“大约三天前的情报了。”没等洛伦说完,守夜人便冷冷的抢断道:“感谢你的朋友艾萨克·格兰瑟姆,一场地震将断界山要塞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他严重低估了断界山山体的牢固,虽然摧毁了要塞却没能引起山崩,帝国北方现在是门户大开,连一个可以守备的据点都没有;当然也因为他的计算错误,我们这些人才没有被阻断在山峦之外,冻死饿死在冰原上。”

“三分之二的亚速尔精灵被活埋在废墟之下,剩余的精灵武士则不顾一切的向南冲去;现在北上的军团骑兵正在配合波伊骠骑兵围剿他们,但成效不大;”

“恐怕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精灵武士都会变成帝国的祸害,这也要感谢艾萨克·格兰瑟姆。”

“感谢夏洛特·德萨利昂女伯爵,在她听说布兰登殿下军队北上后,立刻便出重金从萨克兰地主手中收购了大批存粮,保证了我们的补给。”

“北上的军队现在停留驻扎在废墟外,尽可能收拾出了一条通道和能够扎营的空地,等候布兰登殿下与您的军队抵达。”

话音落下,爱德华紧抿嘴角,一副“该告诉你的都告诉你了”的表情。

黑发巫师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你明知道我想问的不是这个。”

“康诺德·德萨利昂陛下,帝国的第十三世代皇帝于断界山要塞驾崩…如果你想知道的是这个的话……”爱德华冷冷道:

“你永远不用担心来自康诺德陛下的威胁了,至于菲特洛奈长公主…我不认为她能敌得过你和殿下联手,我甚至觉得她根本没什么心思和你们争斗。”

“鲁特·因菲尼特,艾克哈特,康诺德…帝国之内,再没有谁还能威胁到你了,拜恩公爵阁下。”爱德华毫不掩饰的冷嘲热讽。

洛伦不说话了,默默的与他四目对视着。

房间内陷入了短暂而冷漠的死寂。

“他还没准备好。”

一分钟后,守夜人爱德华才缓缓开口道:“他虽然装得好像一切正常,但我看得出来;他或许曾经痛恨自己的兄长,但并没有想过这么快…就要成为新的至高皇帝。”

“帝国的…第十四世代至高皇帝。”

洛伦微微点头,爱德华身上传来的虚空反应告诉自己,他的情感中隐隐带着几分“同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