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东观藏书(1 / 1)

加入书签

而另一边,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则是迅速地从整个洛阳之中穿插而过。

  与张飞的任务不同,赵云的目的地是“东观”。

  “东观”乃是大汉宫庭的藏书处所,位于洛阳南宫之内,藏有自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两代所流传下来的巨量书籍。

  尤其是在造纸术没有改良,纸张还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竹简藏书就注定了抄写上的困难,以至于大量宝贵的书籍都仅有原本。

  可以说,“东观”之中所收录的无数书籍,便是此刻华夏文明所有智慧凝聚的结晶。

  除此之外,还让李基尤为看重的,那便是东观之中还藏有大汉王朝各地的人口、地形、田地等等档案。

  而洛阳的皇宫乃是一个笼统称呼,实际上此刻的洛阳皇宫分为南宫与北宫,南北宫之间并不在一处,相互之间的距离超过七里之多。

  如今北宫才是天子及妃嫔寝居在的皇宫,南宫之中除了“东观”用于藏书之外,平日里更多的是天子与群臣朝贺议政或办公之处。

  因此,吕布所率领的并州狼骑乃是直奔位于洛阳北部的北宫而去,赵云的方向则是洛阳南部的南宫。

  与北宫相似。

  在洛阳之中原本负责驻防的司隶精锐尽数被调往虎牢关,取而代之的则是由西凉铁骑负责驻守皇宫。

  如今洛阳大乱之下,导致南宫之中同样也不乏西凉铁骑监守自盗,趁机在南宫之中奸淫掳掠。

  进入到南宫之中的赵云仅仅只有三千骑兵,自然不可能效仿并州狼骑那般封锁南宫,只能是斩杀乱兵之余,细细辨认着东观的方向。

  李基或许从来没有进入过洛阳皇宫,也没有去过“东观”。

  只是,李基自家的岳父蔡邕,当年便曾被汉灵帝刘宏命令在东观之中修订《东观汉记》。

  对于蔡邕而言,东观的位置可谓是比回家的路都还要熟悉。

  而早就盯上了东观藏书的李基,在离开吴郡之前,便让蔡邕绘制了一副东观地图,此刻被李基交到赵云手中,却是正好派上了用途。

  尽管由于黑夜的阻碍而视线不清,但进入了南宫的赵云细细地辨认了一番后,寻找便是找到了东观的方位所在,率领着白马义从直奔东观而去。

  只是,还不等赵云抵达东观,便先见到了东观处似有火光亮起。

  这让赵云为之大急,不惜脱离大部,凭借着夜照玉狮子的速度先一步赶往东观。

  此刻的东观之内,无疑是一片混乱。

  十余个西凉乱兵正在东观之内翻找财物,只是外表气派的东观宫殿里有的仅仅是海量藏书,哪里会有财物存放在此?

  以至于恼怒之下,这些西凉乱兵干脆便开始纵火泄愤,恰好被赶到的赵云碰了个正着。

  “尔等该死!”

  眼看着东观已有三四处燃起火光,这让赵云无疑是怒到极点,远远便是两箭射杀了两个乱兵,然后直接骑着夜照玉狮子踏足东观之内。

  手中涯角枪挥舞之间,几乎是顷刻间便将那十余个西凉乱兵斩杀。

  旋即,眼看火势将起,赵云干脆以着那些西凉乱兵的尸体砸过去灭火,这才勉强将东观之中的火势给控制住。





  直至此刻,速度稍逊一筹的白马义从方才陆陆续续赶到,协助着赵云将东观之内的火势彻底扑灭。

  等火势扑灭之后,赵云接着下令道。

  “搬!”

  “将东观之内的藏书全部搬走!”

  当然,仅凭双手,即便有三千白马义从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东观内的藏书搬离南宫。

  而留给赵云的时间,也仅仅一夜。

  待到天亮后,其余诸侯陆续进入洛阳控制局势,赵云不可能光明正大地搬运东观藏书。

  不过,李基对此自然是早有准备,提前就通过糜家在洛阳准备了数百板车。

  或许准备其余东西会惹人疑心,但是对于一个商贾而言,多准备些板车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且这些板车早早就存放在了距离南宫不远的一处仓库之中。

  因此,在赵云一边让白马义从迅速搬运藏书之余,一边则是率领着五百人前去将那些板车与战马相连,然后拉着板车回到东观内。

  也直至此刻,被高顺所阻碍的盟军诸侯方才陆陆续续抵达洛阳之中。

  只是这些诸侯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朝着北宫的方向而去,试图寻找天子,压根就没有注意南宫。

  东观之中的藏书足足有数十万卷之多,包罗万象,囊括诸子百家……

  不过赵云所率领的白马义从俱是些能开强弓的壮士,来回在东观宫殿与板车之间奔走,一次性便能捧十余卷竹简之多。

  来回折腾到天色将亮之时,整个东观已然是为之一空,取而代之的则是满满当当装满竹简的数百辆板车。

  旋即,赵云趁着最后一丝夜色的掩护,依照李基的命令直接出了南宫,完全避让开此刻喊杀声持续了一整夜的北宫,从洛阳朱雀门而出,直接选择离开洛阳。

  与在南宫做了一夜搬运工的赵云不同,盟军一众诸侯所率领的精锐与依托着北宫宫墙的并州狼骑足足厮杀了一宿。

  乃至于到如今即将天亮之色,众人方觉北宫宫墙已尽是红色。

  然而,即便是厮杀了整整一夜,依然没有攻入北宫的诸侯们仍不甘心,还欲直接拆除附近民居打造临时攻城器械进攻之时。

  北宫宫门骤然缓缓打开,身穿黑色龙袍的天子刘协,在吕布与张辽一左一右的护卫下,出现在了诸侯的面前。

  此刻年仅九岁的天子刘协脸色苍白,眼神慌乱,但还是勉强地强作镇定,开口道。

  “诸位爱卿为何进攻皇宫,莫非欲效仿董贼作乱乎?”

  此言一出,诸侯们的神色均是一变。

  最终,还是袁绍硬着头皮上前,遥遥君臣之礼,然后开口道。

  “禀陛下,我等乃是闻董卓祸乱朝纲,倒行逆施,多有冒犯天子之举,方才为清君侧而来。”

  刘协点了点头,看了身旁的吕布一眼,然后又以着稚嫩的声音开口道。

  “诸位爱卿有心了,但如今董贼已被温侯所杀,如今洛阳已无逆贼,诸位爱卿各自退下,来日朝议之时,朕自会论功行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