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落子(上)(1 / 2)

加入书签

察院衙门的后院里,范进与张舜卿并肩而行。这里不比京师,自然没有奇花异草,但是赵显忠巴结差事的本事当真了得,不知从哪弄了二十盆盆栽过来撑场面,勉强算是有点生活气息。只是在相府千金眼里,这种摆设有和没有没什么区别,连点缀都不能算,只不过和丈夫在一起,处处皆是仙境。

“其实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两人给几个袍泽家眷送了钱,然后就找地方去吃酒,接下来就有一个女人主动来向他们兜生意。在这里几个月碰不到女人是常有的事,又喝了烧酒,更控制不住自己。女人开的价格便宜,两人就上当了。等到代王府的人冲进来,他们才知道自己中了埋伏,可那时候说什么都晚了。好在两人还有点脑子,没动手反抗,一旦造成伤亡,那就不是现在这么简单了。”

张舜卿哼了一声,“蠢!这么明显的陷阱还看不出么?不用问也知道,两人定期会去大同给那些袍泽的家眷送钱,送过钱就去喝酒,连在哪里喝估计都是固定的。所以很容易被人找到规律给他们设计。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估计就是为了那个梅花老九了。”

“肯定是如此了。薛文龙说过,代王府的人找过他,愿意用三十两银子买走梅氏的婚书庚帖,让梅氏给朱鼐铉做个外室。宣大这边的情形是这样,宗室在地方上几乎无法无天,只要不造反,地方官拿他们也没办法。但是边军手里有刀,宗室也不敢欺压太过,当年有宗室驱使边军为自己充当仆役,马芳直接拔刀出来,结果还是宗室这边赔礼道歉。薛文龙又是标营的人,他拒绝的事朱鼐铉也不敢强迫,当时拒绝了以为就没事了,没想到朱鼐铉筹划良久,在这里下手。”

张舜卿想了想,“朱鼐铉只怕对梅氏的骚扰不止这一次,两家都在大同,平时估计也没少去。发现水磨功夫不顶用,就用了这种手段。这种事不在于多难查,而在于没人愿意查,为两个丘八得罪宗室,这趣÷阁账划不来。好在他有个好妹妹,看在薛五面子上相公肯定是要帮他们了,这回他们两个还是争着为对方死?”

“自然不会了,知道不用死,两人自然是欢喜。但是现在不能释放他们,得把人带回大同,跟代王府那边具结,否则这件事还是没了结。”

张舜卿道:“你不让薛五去看看兄长?”

“问过了,不肯去。她对她大哥的为人很了解,跟她爹是一样的,把信诺看得比命还重,一准求着妹妹嫁给萧长策。干脆不露面,反正她也想通了,这次救了她大哥,再给他安排个好前程,今后两家就不要走动,她就当没了娘家。其实我就想不明白,如果非让萧长策有老婆孩子,把梅氏让出去不一样么?两家祖宗的仇恨,跟各自的家人有什么关系,过了多少代了,祖宗的骨头都烂得可以打鼓,那种吩咐还有什么必要当回事。”

“不是所有人都像相公一样豁达的。”张舜卿一笑,美眸转动道:“其实梅氏的样子也不错啊,如果是走马换将,还是相公赚了。”

“人又不是牲口,哪能换来换去的,这事和赔赚没关系。”

“看你急的,我又没说用咱家的薛五去换。你救了他们两条人命,他们报答你一下也应该。梅氏被朱鼐铉盯上,这次就算过关,将来也难说的很。还不如你收用了带回京师……”

范进朝张舜卿一笑,“卿卿休得使诈,我如果答错了,一准是罚跪,我才不上当。”张舜卿朝他斜了一眼,“哦?这可是相公你自己不要的,要是被我逮到,仔细杀个二罪归一!”

两人说笑几句,范进把话题切入正题,“薛文龙那边倒是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消息,阳和堡的粮行之所以只有一家,问题不在于郑洛,而在于粮商。当初老泰山的新政传达下来,阳和这里曾有七家粮行,但是没过一年边军就受不了,大家联名要求衙门干预,只剩了现在一家。”

“这话怎么说?”

“七家粮行争着涨价,以致米贵如珠。而且米里面的沙石越来越多,以至于斗米四升沙,由于粮行多,米出了问题找不到人,谁也不承认是自己卖的。军队采买时,又找各种理由推脱,七家粮行反倒买不到米吃。后来衙门做了规定,阳和只有一家粮行,米价多少必须先给衙门呈报,不能擅自提价,官府采办也必须应承,所以才成了现在这样。”

张舜卿皱眉道:“这不对啊。怎么会粮行越开越多,反倒没有米卖。除非是这七家粮行背后都是一个东家,有人蓄意操纵……”

范进朝她点点头没说话,张舜卿就明白,自己猜的多半准确。她恨恨道:“能做这事的非富即贵,表面上与爹爹称兄道弟,还要以盟友自居,背后却在悄悄拆台。偏生他们做的这些事还没什么破绽,想要治罪势比登天,若是让我找到他们的罪过,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这就是这些人的厉害之处了。明明给咱们拆台扯后腿,表面上又装作一副纯良模样,让人无从下手。现在就算查,也查不到那些事与他们的关系,一准早就切割的干净。就连当时的那些粮行东家,都藏得无影无踪。外来的米商想要进山西根本做不到,再说千里运粮十不余一,这里又不通漕运,山地艰难成本腾贵,从外省调粮食来卖不容易获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本地采办米粮销售。本地豪强只要连成一线,外人根本买不到米,想要撬动这个市场有心无力。即便是朝廷也是一样。眼下如果不发银子改发粮食,到了这里就会被地方上的势力吸纳干净,真正能落到军士手中的,也没有几粒。”

“眼下的边地就是个恶性循环,不运银子来边军没有饭吃,运了银子来,米价跟着就要涨。归根到底还是渠道被人控制着,这一关不破,其他的办法都用不上。”

张舜卿道:“控制渠道的那些人,我倒是可以想得到。郑洛多半也能猜到是谁,但是猜到也没办法,只能写几封书信,希望他们能够看在大局的份上,高抬贵手,不要让米价过高。郑洛在宣大颇得军心,原因也就在于此。”

“所以才有人千方百计想要赶走他。只不过郑家三代本兵自成一派,即便是本地士绅豪强,也不敢太过放肆。只能找机会找人来驱逐他,自己尽量不站在前台。而且郑洛对于岳父的新法很是支持,行文山西布政司,命各地分守道派员检地。如果不是鞑虏兵锋威胁,郑洛都要亲自上阵了。他不是个糊涂人,能看出来岳父这一步妙棋。只要山西可以重定黄册,各家手上的田亩数字就能清晰明白。然后再按着田地派粮,谁都没话说。所以有人不希望郑洛检地,有人更直接一些,想要把郑洛这个人赶走。”

“这么说来,赵显忠这个狗东西把相公当成刀用,就是为了这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