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出来混靠三样:够狠,义气,兄弟多!(1 / 1)

加入书签

翌日,睡了一日加一夜的樊千秋终于醒了过来。

  吃了几口昨日买的胡饼,喝了两碗昨夜烧开的水,抹了抹嘴,把门一锁,朝万永社赶去。

  等他来到万永社院外时,发现此间热闹了许多。

  社中子弟成群地聚集在院外,正口沫横飞地议论着前夜发生的那场动荡。

  没想到,这万永社的人也不少。

  樊千秋是前夜那场动乱的主谋,但有幸与他直面的人不多,活着的就更少了。

  所以,泼皮恶少年虽煞有介事地讨论着前夜之事,却并不认识走来的樊千秋。

  当樊千秋走进院里时,发现前院里的人更多了,草草数去,起码有七八十人。

  聚在院中的人比院外的人年纪要一些,脸上的狠劲儿也更足,想来是社里的中坚。

  院外院内加起来有百多号人了,这应该是万永社所有的子弟。

  樊千秋和贺忠约定的时间是巳时,离现在还有半个时辰,他不急着进正堂,而是在廊下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他原本只想听听社中子弟是如何议论前夜之事的,可坐下没多久,一个十八九岁的瘦高个打卒来到了他面前。

  这打卒几乎和樊千秋一样高了,但长得却像竹竿一样,让人担心他走在路上都会被风吹倒。

  “嗯?未曾见过你,新来的?”瘦高个瘪嘴问道。

  “嗯,我还未入社,今日来写入社的券书。”樊千秋答道。

  “我入社三個月了,算你的前辈,让一让,我也先坐一坐。”瘦高个也不等樊千秋靠边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自便就是。”樊千秋往一边挪了挪。

  “你可知道他们在讨论何事?”瘦高个用下巴朝那人群扬了扬。

  “我不知,还请前辈指教。”樊千秋问道。

  “他们在议论一个名为樊大的人。”竹竿压低声音说道。

  “哦?此人有何独道之处?”

  “啧啧啧,此人与你一样是新入社的子弟,但真狠啊……”瘦高个摇了摇头,有羡慕之色。

  “一个新入社的人,还能狠到哪里去呢?”樊千秋笑着问道。

  “你看看,这你就犯蠢了不是,此人是大昌里的一个棺匠,在东市还开着一间棺肆……”

  “不管春夏还是秋冬,他每个月都要卖五具石棺,那你可知他为何总能卖出五具石棺?”竹竿问道。

  “这我不知,还请前辈如实相告。”樊千秋装傻笑道。

  “哼哼,自然是要杀五个人了,前夜他就杀了五个人,其中就包括富昌社的社令周武!”竹竿压低声音说道。

  “慢慢慢!我分明听他们说了,那周武是死于自相残杀,此事县寺已经有公论。”樊千秋有一些惊讶地问道。

  “你晓得个屁,那是……”这瘦高个左右张望一下,才说道,“那是帮樊大遮掩罢了,樊大今日就要接任社丞!”

  这谣言听起来确实非常可怕,但樊千秋倒也丝毫不担心,说不定到了别处,周武的死因又会被安在别的身上。

  “若樊大接任社丞,那原来的社丞田义呢?”樊千秋明知故问道。

  “田义和张孝这狗贼,与外人勾结,图谋社令,已被社令沉塘啦。”瘦高个对自己知道如此多内幕,很得意。

  “大兄的消息倒真是灵通,小弟佩服。”樊千秋笑道。

  “看你机灵,以后就可跟着我,定能有一个出头之日。”瘦高个得意而又桀骜地拍了拍樊千秋的肩膀。





  “有劳大兄了。”樊千秋继续陪对方演道。

  “不必如此客气,我姓曾名豁,安定里人,你姓甚名谁?”瘦高个拱手说道,原来门牙果然缺了一颗。

  樊千秋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日头,时辰已经差不多了。

  他在曾豁不解的眼神中站了出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土,而后才转过来望向坐在地上的曾豁。

  “我姓樊名千秋,有名有姓,不叫什么樊大。”

  “以后还要曾大兄提携。”樊千秋说罢拍了拍曾豁肩膀,朝正堂走去,留后者在廊下发怔。

  ……

  万永社正堂,气氛有些肃穆。

  此间除了站着贺令和樊千秋之外,还有八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都是社中的长老。

  堂中的神龛上敬的自然不是关公,而是墨翟——墨家的墨翟!

  墨家在秦汉之交时就已经式微,但其在民间还有遗孓和拥趸,那就是横行的游侠和私社。

  私社子弟和游侠儿们已经说不出何为“明鬼”何为“天志”了,只能迷迷糊糊地践行“兼爱”“非攻”!

  此刻,聚集在正堂院外的子弟们早已经安静了下来,排在院中,无人发出任何的声响。

  社令贺忠代替万永社向墨翟的神主进献了祭品,然后又领着众人向这神位行礼、请祝。

  不管是祭品还是祭礼,用的都是儒家的那套礼制了,看来,这儒墨合流不是一句空话。

  进献完牺牲,贺忠就在社中子弟的见证下,亲自为樊千秋写了入社券书,并当着众人的面任其为社丞和社尉。

  万永社百余子弟惊叹樊千秋的年少,更是想起今日刚才的种种传闻,不禁对其多了钦佩和尊重。

  没有任何的意外,樊千秋在万永社子弟们的行礼中,从贺忠手中接过了代表身份的竹牌,走马上任。

  这入社和上任的仪式并不复杂,不过半个时辰就结束了。

  平日社中不供饭食,但今日算是有喜事,所以设了筵席。

  贺忠花了大价钱,买了十只羊和十斛酒,以飨社中子弟。

  西汉常有禁酒令,但是这几年恰好是丰年,因此允许酿酒。

  混社团的人平时吃食很平常,更是少见荤腥,今日既然酒食管够,所以众人都放开了肚皮,尽情畅饮。

  樊千秋依次向众人敬酒,很快便得到了社中子弟的认可。

  混社团要比混官场容易,只要够狠够豪爽,很容易出头。

  于是,万永社的子弟们闹了好几个时辰,才兴尽而归,剩下的酒食也被分送给了家贫人多的乡梓。

  但从这一点来看,私社中倒还真保留了一些墨家的遗风。

  众人散去时,已经快要到申时了,正堂中只剩下贺忠和樊千秋了。

  他们二人虽然向社中子弟敬了酒,但自己浅尝辄止,并未饮太多。

  他们今日还有大事要商量和决定。

  二人隔着一张方案坐定之后,贺令就将许多竹简摆在到了案上。

  “贤弟,这是社中近两年来的总账,你且看一看。”

  “诺!”樊千秋翻开了账册,细细地核对了起来。

  他越往下看,越觉得这万永社管得太过于粗放了!

  难怪每年收到的市租不够数。

  樊千秋看了片刻,就把这些竹简全都放回了案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