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版商(1 / 1)

加入书签

“首先找到欣赏你的人和平台。天涯社区当然很支持你,但不够。我们首先要想办法增加这的权威性,研究汉史最权威的专家是河南大学的教授王立群,也很有名,我们可以请他写序,对症下药自然事半功倍。”

“接下来我们找推广平台,天涯、鑫浪、嗖狐、网易都做沟通,我会告诉他们《汉朝那些事儿》的价值在哪里,分析为什么它会火,它会带来什么——不光是访问量,还有这么多关注历史的人……”

“当《汉朝那些事儿》在网络上成为巨大的热点后,这个时候再往平面媒体上推荐,平面媒体就容易接受了,报道多了,自然会更火。”

沈浩波说的很真诚。

沈梦林叶相信他的真诚。

因为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么火的。

有了沈浩波的策划宣传,《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仅第一部的平均销量,当年每个月达到了惊人的75万册

沈梦林笑了笑:“我发现你挺注重宣传啊。”

“作品再好,人家不知道也没有用。现在大家的注意力这么分散,好东西多了,为什么偏偏追你这本?”沈浩波说,“现在是内容和营销并重的时代,有价值的书,大家才愿意主动来帮你传播,而不是我给你一千块钱,你就帮我说好话。”

沈梦林点点头,喝了一口咖啡。

沈浩波继续道:“历史科普小说出版相对比较好卖,因为在咱们天然有庞大的读者群,做好了宣传就有了销量…你把《汉朝那些事儿》给我,我保证能卖到50万册以上!”

“另外,我会给你12的版税!”

这么高?

沈梦林有些吃惊。

一般作家的版税是8左右,只有那些火出圈并有强大变现能力的作家,比方说韩憨、郭景明可以拿到12…

版税就是稿酬,计算方式其实挺简单的,这么说吧,一,定价20元,12就是2块4,如果一的印数是10万,那他就可以拿到24万的版税…

现行的图书、小说定价差不多都是1525块一本,如果销量破50万,意味着沈梦林可以从《汉朝那些事儿》收获超过百万稿酬!

不过,沈梦林也不可能当场答应:“我先考虑一下。”

看沈梦林不为所动,沈浩波只得加大力度:“我可以先支付给你30万定金!”

“三……十万……”沈梦林脸色微微一变。

这可是三十万啊!

这年头沈梦林那些在城里上班的亲戚,一个月三千块已经很好了。

他直接给了一百倍,

有了这些钱,家里的生活直接可以放上一个台阶。

当然,这点钱应该用来投资而不是消费。

中国船舶现在股价多少,不到5元,等2007年能涨到多少?300元。

60倍啊。

到时候直接是千万富翁。

然后再做买房狂人,等到2018年后,就算在这个圈子里混不出名堂来,至少也是亿万富翁。

而且,这还只是《汉朝那些事儿》第一册的定金。

于是沈梦林答应了。

双方签订合同,沈梦林将《汉朝那些事儿》第一册出版权交给了沈浩波,宣传、炒作之类的手段,友沈浩波一手包办。

拿着这笔钱,沈梦林立刻窜回宿舍。

“哥几個都在,太好了,一起去搓一顿,我请客。”

身为镀金二代,刚刚考试完确实不着急回家。

怎么也得歇一两天再走。

刘海龙看了他一眼:“《汉朝那些事儿》的版权,谈下来了?”

“对,版税12,先给了定金。”沈梦林道:“以前光跟着你们蹭饭局,今天我也回请一下,什么大饭店你们只管提。”





张建笑了:“蹭饭局就是去混个脸熟,又不用我们花钱,伱也用不着什么大饭店,大冷天去吃火锅吧,丰满楼涮肉馆吧,又好吃又便宜。”

“对对对,老大会选地方,就去哪儿。”王伟点头同意。

刘海龙自然没有意见。

于是四人离开宿舍往校门外走,兄弟三人打听了沈梦林拿到的定金,顿时咂舌不已,同时感慨万千。

王伟道:‘这个学期我们接了五个剧本吧?也不过一人赚了不到一万,你倒好,光定金就是我们的三十倍。’

“就是啊!”

“早知道你这本事,当初考文学系、历史系不好吗?来我们中戏干嘛?”李海龙不解。

废话,当然是因为来到中戏以后,我才有的这个本事啊。

沈梦林笑着说道:“我读的是我们县的二中,算是乡镇高中,我们班主任说过,能去大城市读书,就一定要去大城市,只有这样你才能改变自己,改变家族命运,清华北大我又考不上,想着自己还有点文笔,就来这里了。老实说,我和你们一样,也有一个编剧梦。但是我的野心有点大,我想以编剧的身份掌握剧组的话语权。”

“编剧掌握话语权,咱国内有吗?”

“没有。”

“国外也没听过。”

“听你编剧的,那还要导演、制片人干嘛?”

几个人讨论了一下,然后一起摇头:“基本不太可能!”

沈梦林其实早就想好了怎么回答:“对啊。编剧没有话语权,但你们成为大编剧之后说话有人听,可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从农村出来的,几代人都和影视不沾边……所以,我想早点出头,让人早点认识我,能听我的意见,我就得付出百分之三百的努力,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在30岁之前,有属于自己的一部作品。”

哥几个默然。

确实,老四沈梦林确实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仨不管谁出马,都能轻松从学长、师兄那里得到写剧本的机会,以及在圈内长辈组织的饭局那里发表一两句见解,让人记住自己。

凭的就是背景。

沈梦林只能跟在他们后面写剧本,蹭饭也不能说话。

所以认识这一点后,沈梦林才这么用功听课学习,天天泡图书馆。

哥几个有机会和表演系的姑娘们一起……了,沈梦林还在泡图书馆。

难怪人家的作品被出版商盯上了,这都是血汗啊。

张建道:“说起来,你帮我们写的那几个剧本章节,其实质量挺高的。”

王伟点头:“确实,文笔好,擅长编写人物心理…”

“更重要的是义务帮忙,不要钱。”刘海龙哈哈笑着插话。

“我只是帮忙,而且你们也帮了我不少。”沈梦林道。

确实,他一个农村人来到京城,能安安稳稳的上这半年,哥仨也没少帮忙。

“都是兄弟,说这些不是见外嘛,哎,火锅店到了。”

四人进去,找到位置坐下,王伟又问道:“你既然写书出名了,以后还想当编剧?”

“当然。”沈梦林点头道:“我是这么考虑的,写书出版,我这个作者就会出名,再写一两部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出版之后,被那些影视公司盯上的可能性就大了。到时候我直接就是编剧,说话的时候那些导演什么的,多少能听进去一点。”

“你现在就想有自己的原创项目了?”

“这个其实我不急,毕竟才大一……”

其实急也没用,原创项目想要做出来,得有钱有人。

反正区区三十万是不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