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兵事有这么难?【求追读】(1 / 1)

加入书签

曹操往前走,典韦,萧项,包括张辽,随在侧后方稍许。

  其他亲卫散开,担任警戒。

  虞妃乘坐的马车,也跟着慢悠悠的随行。

  “董卓的援兵,昨日被皇甫将军统兵阻击,你可知道?”曹操问。

  张辽答:“上午太后宣布,众臣皆知。我和甄家几人碰上,刚才还在说此事。”

  曹操:“若你有机会领兵,会如何阻击董卓?”

  张辽这人信奉强权就是公理。

  这和他少时的经历有关,他渴望拥有强大的力量。

  曹操跟他说话,从其最感兴趣的用兵,掌控强大武力上切入。

  且不动声色的把张辽拉到了和董卓对立的层面,来考虑问题。

  张辽随着曹操的思路,考虑道:“若我领兵,会针对凉州人善骑纵,又急着赶到洛阳的心态,来选择地点阻击。最好能在他们的疾行中,突然杀出,以锋矢阵双线合击,打其薄弱处。”

  “然后来回撕扯裂阵,溃其全军。”

  这是名将的思维碰撞。

  曹操之前看行军图,隔空做出判断,就如同皇甫嵩在现场指挥一样。

  此刻的张辽,意思大抵相同。

  他说打击凉州军薄弱处,指的是对方拉开兵马赶路,队形会不可避免的往横向扩散,而纵向薄弱,就有了出兵打穿透的机会。

  张辽的用兵,对敌,对我都更残酷。

  但打突袭阻击战,用兵冲击侧翼,出手抢占先机的方式,和曹操,皇甫嵩的见解基本一致。

  曹操又问:“若董卓多路援军来洛阳,而我兵马不多,当如何?”

  “不能正面溃敌,更要打埋伏。凉州兵马,来我中原之地,先失地利。”

  张辽侃侃而谈:“他们远道行军,若是我,就在扶风郡,蛰伏以待。”

  曹操停下脚步,拾起一颗小石子,在地面随手勾画了几笔,传神的表达出张辽所说扶风郡的地理。

  画完把石子递给张辽。

  张辽也跟着蹲下,用石子画出自己的意图:

  “董卓在凉州再有影响力,愿意随他千里迢迢,出兵杀到洛阳的人马,现阶段也不会太多。”

  “最多分成三路,我判断,其中两路会走扶风郡,另一路可能更隐晦。”

  曹操道:“你是想说,董卓的最后一路兵马,会从凉州北进。而后从北线入并州,转而南下,直奔洛阳?”

  张辽目光一亮:“上军是知兵之人,判断精准。辽之拙见,与上军相同。”

  凉州就是河西走廊那片,也就是武威郡。

  汉武帝时才打下来,设郡。

  从其所在位置往北,要经过羌、氐等族的区域。

  在别人看来,穿过游牧部族领地行军,困难重重。

  但董卓的人可以。

  他和一些羌、氐部族首领交好,借道而行,隐秘且能长驱直入,非常难防。

  曹操和皇甫嵩书信往来,便指出董卓若有三路援兵,当有两路沿河西走廊,往东南方向的洛阳来。

  还有一路,有可能从北线,穿羌氐部族区。

  最终进入并州,转而南下。

  当然,董卓的兵马能保持隐晦,长途奔袭,和各地的乱象有关。

  王朝末年,地方州郡已出现隐然割据的迹象,叛乱不断,一年当中有时会出现多起叛军。

  中央的权力,衰弱到极致。

  很多边疆大吏,都有观望的心思。

  各地防线,本身就烂成筛子了。

  不然董卓的援军再厉害,也别想隐匿靠近洛阳。

  曹操和张辽的交谈,充分展现出两人在军事上的天赋,认知,聊得十分投契。

  两人在地上写写画画,整个侍卫队伍,车驾都随之停下等候。

  张辽尽舒所长,曹操偶尔从旁点拨,却能直击要害。

  张辽越谈,心里越是如潮汐般起伏悸动。

  这位西园军上军校尉,比他预料的要厉害的多得多。

  张辽在军事,用兵上的天赋,鲜少服人,包括丁原,吕布。

  但他和曹操交谈,却是被其博学善辩,随口引用诸多兵家战法,旁征博引的见解所吸引。

  两人在地面,你来我往的用石子描画,阐述观点。

  这在兵家被称作庙算,以推演来研判敌我形势。

  张辽聊了一会,有种越说越上瘾的感觉。





  “好了,以后有机会再谈,今日就到这。”

  曹操看出张辽还在兴头上,但正好戛然而止。

  往地里下种子,要种的恰到好处,才容易发芽。种的深了浅了,都不合适。

  张辽感觉没聊透,可主动权在曹操手里,他认为正好。

  “洛阳城内,局势多变。文远你若遇疑难不决之事,可来找我,我会倾力相助。”

  曹操话罢便转身登车。

  车驾呼啸,转眼就走的远了。

  张辽执礼相送,思索着刚才的交谈,只觉回味无穷。

  “文远,刚才看你和曹上军,谈的热切,你们说什么了,如此相投。”

  稍远处,甄御为首的一众人,始终没走,靠了过来。

  他们找张辽是有其他事。

  “我和曹上军,代入皇甫将军和董卓两方,预判彼此的行进路线,及如何用兵。”张辽坦然道。

  甄御:“皇甫将军确是厉害,若非他出手,董卓援军来到洛阳,后果不堪设想。

  我与朝中多人谈论,连崔太尉也说,除非是皇甫将军,否则想判断董卓援军的路线,难度太大了。”

  张辽:“从凉州到洛阳,能走的路径很多,但要在兵事上做预判,也没你们说的那么难!”

  “曹上军和我…算了,说了你们也不通兵事。”

  张辽和曹操谈过,觉得和甄家众人再聊,味同嚼蜡,施了一礼,告辞离去。

  这边张辽走了,甄御一行也回到家里。

  甄御问自家妹妹:“甄馨,你已看过张辽,觉得如何?”

  甄家在朝为官,人脉宽广,素来很善于‘投资’。

  甄家世代研习的族学,是《麟经》,也是春秋的别称。

  春秋的内容是以史为鉴,善于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用来看人,鉴物最准。

  甄家学春秋,善于观人。

  他们家的春秋古卷,经过多代温养,能看出一些人的气运。

  不能全中,但十有七八。

  所以甄家女子普遍嫁的好。

  甄御就看出张辽兵家气运雄浑,若能婚配,将来必显贵。

  这个年代的女子,寡妇再嫁,不是廉耻之事。

  甄御动了给妹妹说亲的念想。

  甄馨微微摇头,拒绝道:“张辽不是我的良配,我对他不中意,他比我还小呢。”

  甄御笑道:“你不喜欢就不喜欢,说什么大小。”

  甄烟在一旁问:“大兄掌握着家里的麟经简卷,可曾看出曹操气运如何?”

  甄御皱了下眉:“说来古怪,那曹操我见过不止一次,想观其气数运势,没有一回成功。”

  “但我看他手段不俗,显然也是个能成事的。

  若小妹愿嫁曹操,为兄也可去帮你奔走。”

  甄馨吃了一惊:“我绝不嫁那曹操。他们家是宦臣之后,我岂能嫁入曹家。”

  甄烟大抵能猜到甄馨的心思:“伱喜欢吕奉先?”

  甄馨脸色润红:“吕布世之英雄,骁勇善战。依我看,当世无人能及,若是他…我自然愿意。做妾室也无妨,我有把握凭我甄家的人脉,日后让吕布对我最为倚重。”

  甄御颔首道:“吕布出身的门第不高,但武运冲霄,是个不错的人选。”

  ……

  曹府。

  虞妃出去走了一趟,回到府内,心情舒畅,袅袅婷婷的回到内宅。

  曹操则再次来到书房理事。

  晚上,俩人登榻,虞倾有些羞涩的依在曹操身畔,脸上娇艳欲滴。

  这时,曹操突然侧耳倾听。

  虞倾也脸色一白,听到了动静。

  城内蓦然起了一阵喊杀声。

  曹府就在皇宫东南,距离不远,声音是从皇宫传来的。

  曹操瞅瞅虞倾,“不是什么大事,董卓的人在冲击宫禁,是对皇甫嵩打他援军的回击。但只是佯攻,他还没有拼命的心思。”

  “我有事情想说。”

  虞倾仰着脸:“我想做你的正妻,不想当妾。”

  “如果你担心我的身份,我已想好了解决的方法。”

  这女人的思维跳跃,让曹操都怔了怔。

  虞倾翻身坐起,抱出一个小箱子,取出多件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