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风起,各方倚重【求追读】(1 / 1)

加入书签

皇宫。

  禁军和董卓的兵马,两相对峙。

  董卓肥壮的身形,披甲立在皇宫前方。

  他手里牵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少年。

  那少年人脸色苍白,眼神却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冷静。

  他和董卓一样,在瞩目前方的崇德殿。

  殿内,太傅袁隗,太尉崔烈,卫尉杨彪,尚书卢植,京兆尹盖勋等人都在,气氛紧张。

  而何太后正脚步匆匆的往后殿走。

  当她来到后殿,皇帝刘辩在一张卧榻上安睡。

  侍者都安静的站在殿门处,两个女官位于卧榻两侧。

  只史子眇立于榻旁。

  何太后进来前,他似乎距离皇帝很近,弯着腰,像是在端详熟睡的皇帝。

  何太后进来的一瞬,史子眇还有一个直起身形的细微动作,离皇帝远了些。

  “史道首,陛下没醒吗?”

  何太后看了眼榻上的儿子,心头酸楚。

  大汉传到她母子二人手里,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曾经那个强大的王朝,哪去了。

  天下动荡,流民不计其数,乱臣贼子不断的来逼他们母子。

  “那乱贼董卓,来到宫门外,非要面见陛下。”

  何太后的手在抖,因为气愤。

  一个乱臣,强行要求皇帝去见他,不然就不退兵,好大的胆子。

  如果有可能,何太后恨不得活剐了董卓。

  史子眇道:“陛下服了药,睡得安稳。不过也该醒了,贫道往他体内送了些气息。去见董卓亦无妨,我来护持陛下。”

  何太后点了点头:“我和辩儿都感念道首大德。”

  她见过史子眇神仙般的手段。

  这也是她找史子眇的原因。

  有这样一個人在身边,她才能安心。

  “道首可有手段,除了那董卓,还朝中一个清明,辩儿毕竟是道首你看着长大的,岂能容一个逆贼欺辱。”

  何太后愤恨道:

  “朝中众臣,都是无能之辈,被董卓领兵进入洛阳,事先无所觉,事后亦无除贼之策。”

  何太后在史子眇面前说的是真心话。

  她确实满心怨愤,恨这王朝颓败,恨满朝官吏无能,恨乱臣谋逆。

  两人说话间,榻上的刘辩睁开眼。

  他从榻上下来,见到史子眇也是满心喜悦,情感上视其如父。遂与何太后一起,在史子眇陪同下,往前殿走去。

  来到前殿。

  众臣上前见礼。

  卢植道:“陛下,太后,此次董卓逼宫,必有所持。陛下切不可靠近董卓,有事让他在殿外说。”

  “卢尚书说的是。”

  史子眇接道:“且看看董卓能如何。”

  话罢往外走,皇帝刘辩也跟在其身畔。

  “陛下不可离殿见董卓。”卢植躬身不退,挡在前方。

  何太后面色一沉,“卢尚书,史道首说的,也是我的意思,你退下。”

  她和皇帝一起往前走。

  卢植无奈融入群臣,伴同皇帝,来到大殿正门处。

  董卓的身形,在殿外伫立如山,隔空看向刘辩。

  刘辩有些畏惧董卓凶狠的目光,往史子眇的方向,挪了小半步。

  卢植,太傅袁隗等人,皆拥在皇帝,太后侧后方。

  周边禁军枕戈以待,枪戟林立。

  这时,董卓往前跨了一步!

  “陛下,我与你的缘分,到今日便算是尽了。”

  史子眇伸手拍拍皇帝肩头,露出慈和的笑意。

  刘辩有些不解,转头去看史子眇。

  下一瞬间,刘辩忽然感觉自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托举,身不由己的凌空飞起。

  包括何太后,也和儿子一样,身形失衡,被巨力抛送离地。

  董卓高大的身影,在何太后和皇帝面前迅速放大。

  刘辩大骇,脱口惊呼。

  这一下变故,过于突兀直接。

  史子眇的存在,太傅袁隗也知道很多年,并且和太后一样,确定其没问题…

  怎么可能?!

  袁隗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





  卢植反应最快,冲向董卓。

  但已晚了,董卓一把接住刘辩与何太后。

  董卓身后,董旻,李傕等人带领的兵马,潮涌而上,将董卓围在了中间。

  他们列阵在外的兵马,闻声而动,一起逼近宫内。

  这就是董卓尽起精锐入宫的原因。

  控制皇帝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如同历史的重演。

  史上的董卓,从北邙迎回了被张让劫持的皇帝,顺势掌握宫禁,城防。

  现在的董卓,得史子眇的帮助,也控制了皇帝!

  两者都通过掌握皇帝,来获得局势的主动。

  内在的联系,则是张让崇道,黄巾军首领张角,史子眇皆为道士。

  此时,董卓左手搭在刘辩肩头,右手牵着刘协,身边是全身颤栗,陷入巨大恐慌中的何太后。

  董卓左右看了看,突然仰天狂笑,声震皇宫。

  袁隗有一瞬间的冲动,想下令禁军攻董卓,抢回皇帝,拼个鱼死网破。

  他相信太尉崔烈,卫尉杨彪会附和他的意见。

  但机会稍纵即逝。

  太快了,董卓已在层层兵马护持下,控制了皇帝,太后的生死。

  何太后眼前一阵发黑。

  为什么,为什么……她想问问史子眇。

  史子眇在推出他们母子后,以不似人类的速度,纵跃到崇德殿上,又如飞鸟落在宫墙外,几次起落便趁着混乱失去了踪迹。

  除了董卓耳畔听到一个声音:“别忘了和我约定的事!”

  董卓的狂笑始终没停止,越来越响。

  宫里的变故,是曹操和张辽攻北门时,同步发生的。

  天亮时分。

  崇德殿前染血,禁军在卢植等人率领下,和董卓的兵马,有过短暂且激烈的冲突。

  但很快被董卓以皇帝性命相胁,命令禁军,退出了崇德殿。

  他的人,完全掌握了崇德殿的防卫!

  殿内,何太后和皇帝刘辩坐主位,董卓昂然立在下首。

  何太后脸上,连嘴唇也苍白如死人。

  刘辩时而看看母亲,嗫嚅着想说话,但一直没敢开口。

  董卓环视左右:“让我们的人全面接管宫禁。太后,陛下,请拟一份手谕,告洛阳各部,宫防由我董卓来接管,其他人都退出宫禁。”

  何太后想拒绝。

  但眼神和凶恶的董卓碰上,对视了两次呼吸,便因为畏惧而挪开。

  半个时辰后,李傕带领一队三千人的军伍,去东门接管西园军防务。

  但此时卢植,盖勋,袁绍等官吏齐聚东门,部分禁军收缩防线,同样来到东门,和李傕兵马对峙,气氛剑拔弩张。

  “尔等想违抗太后,陛下的旨意!”

  李傕冷笑道:“西园军的首领曹操,在哪,让他出来听旨。”

  卢植,盖勋,袁绍等人对视,皆是心头一动,想到曹操不出现,正好可以规避很多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东门作为最后的宫禁,决不能失。

  双方对峙的气氛,随着时间流逝,不断加剧。

  而此时的崇德殿里,董卓脸上笑意一收,瞪着李儒,喝道:“你说什么?”

  李儒躬身答:“我们在北城的人遭袭,是丁原麾下兵马。贾诩不知所踪。当时君侯入宫,正紧要之时,是我隐瞒消息,未曾告知君侯。”

  董卓的喜悦,顿时沉了沉。

  贾诩不见了!

  李儒又道:“我们还收到消息,皇甫嵩在右扶风的三万精锐,正往洛阳活动。”

  董卓心头一跳,焦躁与惊怒重新在心里升起。

  他刚觉得自己稳占上风,控制了局势,变故接踵而来。

  那种被人算计的感觉,又一次浮现出来,李儒也有同样的感觉。

  一夜间的风云变化,并未影响曹操。

  如同所料,天亮后,连太尉崔烈,都来到皇宫东门。

  曹操同样在此时露面,来东门,主持西园军。

  这时的洛阳,八千精锐西园军,和丁原,乃至正往洛阳活动的皇甫嵩麾下三万精锐,内外呼应,位置尤其重要。

  险恶的局势,反而让各方对西园军,加倍倚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