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章 145(1 / 1)

加入书签




【刚刚也提过,明太宗朱棣主张的下西洋不同于唐朝以及宋朝的海上贸易。
是带有彰显国威性质的国家行为,亦是一种垄断性质的官方贸易。
此时,民间的海上贸易仍旧是禁止的,大家先记住这个大的前提。
接下来咱们开始详细分析明太宗朱棣下西洋的目的以及收获。】
天幕上出现了一艘大船,从众人面前驶过。
【路人甲】:主播务必详细说说,别一提郑和七下西洋,就说他去找朱允炆!
“朱允炆那昏君不是死了么?”朱高煦眼睛瞪的老大,“怎么?他没死?!”
【的确是有这么个说法,但我个人觉得,出海寻明惠帝朱允炆这事过于夸张。
咱们先说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规模,在《明史职官志宦官》里有记载,郑和奉命率领大小船舶200余艘,官兵27800多人,包括5个卫的明朝军队。
其中大船就有60余艘,可航行6000多海里。
郑和带领的船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航海时间最久的船队,比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足足提前了87年,将近一个世纪!】
恢宏的音乐随之响起,天幕中出现了千帆远航的画面,让人心情澎湃。
【唐太宗李世民】:欧洲?
【明太祖赵匡胤】:欧洲?
【秦始皇嬴政】:欧洲?
【明太宗朱棣】:欧洲?
直播间的几位帝王同时注意到神迹方才所提的欧洲。
【如此大的规模,只为了找朱允炆,未免太荒谬,换句话说明惠帝朱允炆根本不配。
咱们还是唠唠相对靠谱的说法。
第一,展现大明国威,震慑四方外邦。
让他们知道明朝的强大,打消他们与明朝余孽以及蒙元势力合作的念头。】
【赵匡胤】:蒙元势力不都被明朝打散了?
“瓦剌和鞑靼他们还敢作死?”朱高煦大喝一声,“爹,儿子可带兵冲锋!”
别的他不行,但是带兵打仗绝对没问题。
【蒙元势力可不单单是瓦剌、鞑靼、兀良哈,北方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势力,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突厥蒙古贵族,帖木儿帝国的创始者,当时的帖木儿帝国有多厉害呢?这么说吧,瓦剌还有鞑靼在他的面前就是个弟弟。
咱们罗列一下帖木儿帝国的发动的战争,大家就知道当时的帖木儿帝国有多强盛。
1380年,对波斯和阿富汗发动战争,并大获全胜,攻占两河流域。
13年,灭伊利汗国。
1389年进攻钦察汗国,大获全胜后,攻占了尼亚和南高加索。
1398年,进攻印度德里苏丹国,攻占了印度北部。
1400年,进攻并占领了埃及。
1402年,大败奥斯曼帝国

帖木儿的版图达到鼎盛。
1404年11月,
帖木儿把目标锁定大明,并率军东征。
1405年2月,帖木儿东征明朝时病逝于讹答剌。】


听神迹把帖木儿帝国的功绩列了出来,秦始皇嬴政忽然觉得自己的大秦帝国还不够大。
原来秦朝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外族王朝!
嬴政把方才神迹所说的名字一个个记了下。来,总有一天,都是华夏之地!
公子扶苏他们看到他们父皇眼中的野心,宛如当年统一六国的风采!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公子扶苏感叹。


听着帖木儿帝国如此勇猛,不亚于当年的大明,朱高煦不由咽了口口水。
朱高煦之前知道的外族只有瓦剌还有鞑靼,真不是还有个如此强大的帖木儿帝国。
若大明与帖木儿帝王交锋,谁胜谁负还真难以意料。
这一刻,朱高煦庆幸那个叫帖木儿的死的早…
连朱高煦都不了解的帖木儿帝国,朱高炽就更不知道。
在对外战略上,朱高炽真的差的太远,他的目光只局限于明朝的一亩三分地。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巧合的事?
1404年,帖木儿决定率军东征,而在1405年,明太宗朱棣让郑和下西洋,这个时间是不是过分的巧合?
且明太宗朱棣给郑和船队的配置,足足配备了五个卫的明军,这个架势更像是去海战。
并且郑和下西洋都已印度洋南端为终点,方才列举帖木儿帝国功绩的时候,已知帖木儿帝国已经把印度北岸攻占。
可以说郑和再南下一点,就能与帖木儿帝王兵戎相见。】
乐瑶把明朝时期的世界大地图放了出来。
地图一出,神迹前所有的帝王反应相当一致,立马把眼前的地图已最快的速度记下来。
嬴政那边因为用竹简记录太慢,于是他让臣子一人记下一处位置,牢牢记住。
随后让这些臣子直接去专门的大殿,把记住的地图画在宫殿墙上。
那大殿的墙上画满了不同地图,都是嬴政根据记忆画出地图。
【由此可见,明太宗如此规模的大远航,目的可不仅仅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有人说1405年,帖木儿已经死在路上,但是帖木儿死了,帖木儿帝国还在。
并且后期的帖木儿帝王一直和明朝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向以侵略为主的帝国,竟然与他觊觎的大明王朝交好,大家猜猜是为何?】
朱棣沉默不语,眼神深不可测。
果真是神迹,连自己最深层的谋划都知。
朱棣庆幸,幸好神迹只出现在大明宫殿,若出现在外族势力那里,大明危。
【刚刚咱们说完了明太宗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第一条目的。
接下来咱们说说第二条,明太宗朱棣通过多次下西洋,展现大明实力,扬大明国威。
然后建立以大明为核心的天朝体制。
就如同当年的盛世唐朝一般。
从这能看的出明太宗朱棣确是一位有野心的虎狼之君。】
【但是与后期崛起的西方以野蛮手段夺取不同,作为千年古国,华夏之君。
明太宗朱棣想要建立得天朝体系还是基于儒家思想的世界观。
虽然有武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郑和的船队从不侵略对方土地,从不抢夺对方人口,也不抢夺对方财富。
不但不抢夺,甚至还给更大回报,只要肯与明朝建交,明太宗朱棣根本不会在乎对方会付出什么,他要的是一种态度。】
听到此处,朱高炽再次默默地叹气。
他佩服自家父皇的雄图伟略,但是对外族如此大方,明朝这点家底哪里能这么败。
起码,让他们付出同等的回报。
【关于明太宗朱棣给进贡的藩国怎样的回报,咱们一会讲太宗朱高炽为何反对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再说。】
【这样第二条目的咱们就先说到这,接下来咱们再分析分析明太宗朱棣这几次下西洋到底有没有赚到银子。】
“好好听着。”朱棣对朱高炽道。
【郑和下西洋时,带了药材、茶叶、瓷器、丝绸等,这些东西在明朝是再常见不过的。
但对于西方来说却是价格不菲的奢饰品。
当时咱们的技术可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比如咱们的丝绸白如雪,可西方国家,比如英国,1685年它的纺织业还是新兴产业,只能织出粗糙的亚麻布。
在当时的贸易中,咱们的东西不但好且物美价廉。
咱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看出咱们的贸易顺差有多大。】
“太子,你可听清楚了。”朱棣对朱高炽道。
【丝织品,咱们的价格是西方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
麻制品,咱们的价格是西方市场价格的八分之一。
铜铁制品,咱们的价格是西方市场价格的四分之一。
那要得到这些东西,需要用什么交换呢?
西方国家由于战乱,除了一些香料外,很难一下拿出那么多对等价值的商品。
于是只能以金银来购买,以硬通货来买可再生用品,咱们无疑是赚麻了。
由此也能看出海上贸易的巨大利润。】
赚钱!
天幕上出现金光闪闪两个大字。
【可想而知,在如此大的贸易顺差下,郑和几次下西洋必定是赚钱的。
不然永乐年间,明太宗朱棣又是迁都又是北伐还修了运河,这些全都需要钱。
对于内战过后的大明,显然不会有这么多税收,那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竟这么赚钱。”朱高煦不由感叹,他只会打仗,但对经济这块却一无所知。
“大哥,如此赚钱,你为何不继续下西洋,难道你不喜欢钱?”朱高煦大为不解。
【既然又能赚钱又能扬大明国威,为何到明仁宗那却停了呢?
刚刚咱们有个说了一半的话题,明太宗朱棣为了建立以大明为中心的天朝制度,对来大明进贡朝拜的国家尤其优待。
咱们具体看看明太宗朱棣是如何优待的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