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1 / 1)

加入书签




虽然凌穗岁被气得吃不下饭了,但发怒不能解决问题,她还是要打电话给童晓曼,尽快和她商定接下来该怎么做。
一部作品的主要演员塌房,最崩溃的肯定是出品方——不巧,正是丰收传媒。
凌穗岁只能安慰自己好事多磨,没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至于包括但不限于重新拍摄、重新排档期、重新过审下证期间造成的所有经济损失,都要向那位塌房演员讨回来。毕竟在进组前,所有主演包括凌穗岁本人,都是签过风险协议的。
这份协议内容甚至有模板,作为有着“南山必胜客”之称的天线法务部,在处理此类事件上也拥有丰富经验,都学会防患于未然了。
黎想作为全剧的戏眼,几乎每个配角都和她有对手戏,黎天在她身边转悠的戏份也不少。
但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凌穗岁八月初就要进组。在短短一个半月内,显然没办法完成黎天戏份的补拍工作。导演、摄影、场地等等全都要协调,不是那么简单的活。
而且,《浪潮之下》目前还面临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虽说有风险协议在,找塌房演员赔钱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追讨款项的诉讼过程肯定很漫长,在这之前,补拍、或者是ai换脸的费用从哪来?
这不是一笔小钱,甚至未必能要得回来。就算官司肯定会胜诉,但塌房演员就是要当老赖,死拖着不肯还钱,剧组又能把他怎么办?
对上一个光脚不怕穿鞋的法制咖,合法范围内的威胁手段都对他无效。所以,作为联合出品方的天线和央视都不太愿意出这笔钱,就怕它成为坏账。
哪怕丰收传媒表示,会根据出资来调整剧集收入分配比例,两方也保持观望。
央视之前没怎么和凌穗岁合作过,又因为她还是第一次演年代剧,在这方面的号召力未知,所以他们对这部剧的收入预期本来就不高;而天线这边——
如果是像《桃花灼灼》这样有庞大受众、能以商业化模式运作的古偶,天线肯定愿意追投,但精品剧目前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而年代剧又是上星有优势,网播是短板的题材。
哪怕主演是凌穗岁,也很难改变市场规律啊。
不是他们不看好《浪潮之下》,而是之前给出的投资额几乎已经是年代剧上限,谁也没想到会出现意外。
目前,浪潮的网播已经是开局满广了。但再信任她的品牌,除了冠名商外,也只是先投前几集,看播放情况再说。如果非要让他们一次性投全集,价格会被压得非常狠,天线视频那边坚决不同意,太亏了!
看到这么低的报价,童晓曼也不可能点头。
但问题在于,丰收传媒账上可用的资金也不多了,今年可是给新人们开了三部偶像剧呢。
听说丰收传媒的困境后,艾天明第一时间联系了凌穗岁,还很豪气地说,需要多少钱开口就是了,他愿意投。
可惜,还没等他出完风头呢,家里人就把他往回拉了

虽然投资凌穗岁的剧,对艾天明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但这种事也得分情况。
这又不是浪潮的初创阶段,而是作品成型、需要打点补丁的大后期。根据丰收传媒和多个联合出品方的协议,浪潮创造的利润优先分配给“草创元老”,直到完全覆盖成本,才继续按比例轮到“半路出家”的其它公司。
艾天明这时候投钱,估计只能排在最后,亏本风险也太高了!
艾家人态度如此,凌穗岁也能理解。换成是她处于类似的位置,也会有这样的考量,在商言商嘛。
幸好,她从来不会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凌穗岁劝住要为此事和家里撒泼打滚争取的艾天明,说他之前已经做出点成绩,在影视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投资人了,千万别再做这种幼稚的事情,很影响他的形象云云。
——更重要的是,凌穗岁可不想被别人形容成“妲己”。决定都是他做的,赚钱了是他英明神武,亏本了就是她红颜祸水,这点道理古今通用,驰名双标。
所以,既然艾天明在家人眼中不具备独立决策能力,他也没法通过正经谈判的方式说服他们,那他还是别参与了,凌穗岁表示她会自己解决。
公司账上没钱,她个人注资就是了。其他股东愿意跟着投她欢迎,接受股份被稀释也可以。
这是凌穗岁向外界发出的信号:她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也会认真做好补拍工作。如若不然,她不会冒着风险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
这剂强心针打下去,有些浑水摸鱼唱衰《浪潮之下》的声音总算消停了,天线和央视也松了口气,事情能解决就好。
有了钱,接下来的事情都好说。什么时候补拍,找谁来拍倒成了次要的事情,配角演员还是很好找的。
在多方碰头,商量收入分配调整时,凌穗岁希望提高其它电视台购入播放版权的收入比例,针对具体数据,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凌穗岁提出了阶梯式比例,才勉强达成初步共识。
上星的收入分配算是解决了,在网络播放这边,凌穗岁也很有想法。
她询问天线视频:“听说你们想给自制剧引入绩效机制,通过播放量来结算演员片酬?”
不得不说,这是平台掌握终端用户渠道后,话语权再次扩大的证明。天线打着“引导影视从业者为观众服务”的幌子,实际上只是为了转移风险,一分钱都不想多出。
毕竟,它的绩效机制只有未达标的向下调整,可没见到大爆剧的向上奖励呢。
天线视频很惊讶,她难道是想把买断变成分成?
这可不行啊——平台都预付了一部分网络独家播放的买断费用,这时候说要改?疯了吧?知不知道这要牵扯到多少合同,多少广告商的赞助金额啊!
好在,凌穗岁并没有打算整个大活。
她说:“我们谈的网络独播版权是三年一签,天线享有优先续约权。我的意思是,前三年保持买断不变,后面的会员
拉新、广告收入等等,我希望能和平台分成,我们调整这部分的比例就好了。”
“至于分成方式……下不保底,上不封顶。”
哦豁?这是真正的分成,天线视频更惊讶了。
虽然比起其它作品,凌穗岁之前几部剧的长尾很不错,但三年确实有点长了。难道她还能部部都是《自由之家》系列吗?
平台并非完全不相信浪潮的长尾能力,毕竟凌穗岁的实绩摆在这。只是吧,她好像有点自信过头了。
再看她旁边的童晓曼,丰收传媒的另一位合伙人。她虽然没有出言反对,可见她们两位事先已经达成共识,但看她的表情,似乎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只是对凌穗岁妥协了。
这种谈判不是派个代表就能拍板决定的事,多方还有得磨呢。大伙分批离开,等上车后,童晓曼才终于笑了笑。
“他们应该相信了。”她说,“天线的人临走前看了我好几眼,大概都觉得我是拗不过你才同意。”
没错,她当然是演的——如果连合伙人都不认同凌穗岁的行为,更会让平台觉得她是在外行指导内行,可以趁机占她点便宜。
提到“占便宜”,没有哪个国人能拒绝。站在平台的角度,他们必然会畅想,只要比例谈得好,三年后再买断的价格再怎么低,可能都比不上寥寥无几的分成便宜。
最高端的商战,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套路。打心理战,可就撞到专业演员枪口上了。
在凌穗岁的指导下,“新人演员”童晓曼的表现非常出色。
要知道,这种表演也是有难度的,少一分表现不出来,多一分就显得假了。怎么说她俩也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童晓曼不可能当着外人的面拆自家人的台啊,这不符合她的人设。
凌穗岁夸她:“童姐,你要是不当经纪人,说不定可以转行当演员。”
“那还是不了。”童晓曼拒绝道,“想在这行混得好,难度很高啊。”
“说实话,你刚才那种故意表现出非常精明能干,又装作无意间流露出天真狂妄、有点实绩就飘飘然的样子,就连我这么了解你的人,都会怀疑到底是真的还是演的。”
凌穗岁:……
童姐大概、也许、应该是在夸她,而不是在阴阳怪气。话说,她没有这些坏毛病吧?
凌穗岁自我反省了一会,觉得自己没有。
她想了想,对童晓曼说:“童姐,谢谢你这么信任我。”
按照她的构想,天线虽然没有多出钱,但在热播期是不用让出任何利益的。她虽然能把这部分调整的机会用在三年后的分成上,但长尾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丰收传媒不是她一个人的,倘若决策失误,也会影响到童晓曼的利益。
“这没什么。”童晓曼轻描淡写地说,“我一直都很相信你,要不然怎么会吃下你给我画的饼呢?”
现在公司有了,新演员有了,但她当年画过的大饼还不止于此呢。
凌穗岁战术看手机,实现目标这件事嘛,总是要一步步来。
童晓曼哼了声,没在这件事上揪着她不放。
其实,从见到凌穗岁的第一眼,她就感受到了她身上的冲劲。
那时童晓曼就知道,这个敢闯敢拼敢想的姑娘,是很愿意承担高风险,去挑战高收益的。纵是满盘皆输,她也不会缺少从头再来的勇气。
太注重退路、太害怕危险的人,虽然走得更安稳,但注定落在别人后面。
像凌穗岁这样,才是强者登顶的心态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