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这家的孩子,很懂事(1 / 1)

加入书签




妇人温和地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然后将他们搂了搂。
“嗯,我们一起睡。”
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谁呀?”
妇人问了一句。
她很奇怪这么晚了会有谁前来找他们。
“娘,我去开门。”
孩子开心笑着,溜下床榻跑去院门处又问了一句:“谁呀?”
“是我,我来给你们送粮食。”
苏汉良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眼角不自觉挂上了一抹笑。
这家的孩子,很懂事。
孩子听出了苏汉良的声音。
他不再犹豫打开了房门,脆生生喊了一声:“苏叔叔好。”
他知道,苏汉良是荒原的侍卫队长,是个好人。
苏汉良很是慈爱地摸了一把他的小脑袋,然后将小半袋子米面提着放在了厨房里。
“这些粮食是陌姑娘借给你们的。
明日还需要什么就去陌姑娘那里做登记。
不管是被褥还是衣物吃食,陌姑娘那里都有。
陌姑娘说,所有的东西都可赊给你们大家,以后做工慢慢还就行。
还有,你们家暂时可以分到两亩田。
现在已经过了种田的季节。
至于来年儿要种什么,你们可自行决定。”
苏汉良知道,妇人虽然没有出来,但自己在院子里说的话那妇人都能听见。
完成了任务,苏汉良便离开了这里。
陌锦初和穆南琛心善,愿意去帮这些走投无路之人,他也就辛苦一点,帮他们一把吧。
陌家人的善举让整个荒原又喧闹了好几日。
各家紧缺的东西都不少,但因为有陌锦初等人的帮助,他们赊到了许多家用之物,没有屋子的新住户也得到了宅基地,在众人的帮助下风风火火盖起了屋子。
而有屋子的人家也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帮着别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里有土坯的人家也都慷慨解囊,将堆在院子里的土坯都送给了要盖房子的人。
大家互帮互助,让陌锦初也很是开心。
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转眼到了十月底,洪湾村的二茬洋芋和地瓜还有苞米成熟了,那些人的房子也都盖好了,就等着晾上几日就可以搬新家了。
陌家地多,凡是有意向进来收割庄稼的,陌锦初全都收了。
无论男女,每人每天两百文,中午管一顿饭。
众人一听,都激动坏了,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村里大多数人也都有活计脱不开身,也都在村外雇佣了不少的人来收粮食。
工钱和陌家一样,但那些人的吃食陌锦初全包了。
丰收了,给他们一些吃食又能如何?
如此高额的工钱,引来了足足五百人来村里干活儿。
至于做饭的人,也都是从这些做工的人当中抽出来了十来个手脚麻利的妇人。
她们可提前结束地里的活计,然后过来垒好的锅灶这边开始准备午饭。
食材陌锦初提前就准备好了。
一桌十个人,六个菜一个汤。
主食有白馒头以及大米饭。
而当做工的人初次踏进洪湾村的大门,除了被洪湾村的美景以及整洁给震惊到了,当看见那一望无际的粮田也都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怪不得外边的人都说人家洪湾村富庶呢。
你看看人家这里的粮食,长势那是一个喜人。
还有长在地面上的那些不知名的植物,虽然不知道它们叫什么,但陌姑娘说那下面长了产量很高的粮食,大家待陌锦初说完,便迫不及待地蹲在地里去挖刨了。
“不用使太大的劲,从根部旁边轻挖几下就能将这些粮食拿出来。”
陌锦初做了几个示范,待大家看见那被提起来的根部挂着十来个比拳头还大的果实时,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同时心里也都深深喜欢上了这两样粮食。
哈哈,一株上就能有这么多的产量,要是明年他们也种上了,那就不用再为吃的发愁了。
毕竟,这荒原可是没有赋税的。
而且大家都说,荒原的土地不适宜种植小麦和稻谷,就适合种植洋芋地瓜还有苞米。
当然,种植西瓜也是可以的。
西瓜是什么,他们还不知道,更没见过。
但关于南域西瓜的事已经传出去了好远。
大家都知道,洪湾村的西瓜那可是能卖到一二两银子一个呢。
众人都暗下决心。
等忙完这一阵,就好好开垦荒地,争取明年也种一两亩的西瓜。
到时候,不管是粮食还是银子就都有了。
人们干劲十足。
这可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福泽,他们算是沾了陌家人的光了。
众人不说话,就窝在地里拼命干活儿。
陌家的苞米地只有三亩,而洋芋和地瓜却种植了上百亩。
所以,苞米地那边只留了五个人,而剩下的一百多人都在洋芋和地瓜地里忙活。
男人们拿着锄头,女人们拿着铲子。
当看见自己挖出来的硕大果实时,虽然不是他们自己的,但也都乐疯了。
哈哈,有了这几种粮食,他们以后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尤其是陌家的粮食,看着比别家的还好,个头更大。
那妇人也是来了的。
她早早就加入了陌家的收粮队伍里面。
只是孩子还小,放在家里不放心,就都带上了。
在看见陌锦初时,妇人很是局促。
“陌陌姑娘,我知道做工不该带孩子来,但我”
我没办法。
大点的两个孩子怕娘亲失去了这份工钱,忙冲陌锦初道:“姐姐,我们能帮着娘亲干活儿的,中午的饭我们也不会吃。”
看着两个孩子带着一丝胆怯,但还有几分渴望的眼神,陌锦初禁不住心中一酸。
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这么卑微的活着。
“无碍,就让他们跟着你吧。”
小时候在村里,陌青山不在家,娘亲下地干活儿时也都和二哥背着两个弟弟带着他们辛苦劳作。
那些痛苦的记忆更能唤起陌锦初对他们的同情。
“白婶子,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你们既然来到这里,就是我们洪湾村最亲近的人。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以后需要你们帮忙的事情还多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