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 / 1)

加入书签




中午吃完饭,薛皎跟爸爸妈妈商量了一下去学校参加入学考试的事,她想早点考完,不管能去哪个年级,尽快正式投入学习能让她的焦虑缓解一点,否则总有一种浪费了很多时间的感觉。
但之前没有跟卫老师联系,她单独参与入学考试也要考虑监考老师的时间安排,不是说去就去了,今天下午已经来不及,明天是周日,宁远一中每周就放这么一天假,老师当然也放假了。
为了她的入学考试让在家休息的老师加班,薛皎没这个脸,于是跟卫老师约了周一,一上午肯定考不完,卫老师说他来协调,让她准时去学校参加考试就行了。
因为药物的关系,薛皎有点嗜睡,午睡睡了快两个钟头才醒。
好在医生提过的其他不良反应在她身上不太明显,她食欲还不错,没有强烈的恶心、呕吐的症状。
薛皎觉得可能因为她太馋家里的饭菜了,想了几年,身体的渴望压住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等薛皎午睡醒来,一边扎头发一边往外走,推开卧室门才发现,客厅里竟坐了不少人,大家聊天声音都很小,低声交谈着,电视机里放着动画片,声音也调得很低。
“小姨!”亮亮小朋友不负其名,从小到大嗓门都亮。
“跟你说了让你小点声,别吵到你小姨睡觉,你没听见是吧?”冯飒咬牙,抬手去揪好大儿的耳朵。
周嘉致灵活的躲开他妈妈的手,闪身藏到顾冬阳椅子后面,“我没有吵小姨,是小姨自己醒了。”
顾冬阳已经站起来,去拿薛皎的水杯给她倒水,笑着问:“睡得还好吗?”
“挺好的。”薛皎接过顾冬阳递过来的半杯温水,她回家之后失眠的症状就不药而愈了,现在吃了药,睡得更沉,有种在补过去几年缺失的睡眠的感觉。
跟客人们打过招呼,薛皎在妈妈身边坐下。
赶上周末不上班,亲戚们都来了,对面阮妈也在,倒是顾冬阳爸爸做生意的,没有双休,今天忙着没过来。
刚坐下喝了口水,薛皎就听见姐姐问:“皎皎,二姑说你要回学校读书?”
薛皎点了点头,忐忑地看着冯飒,虽然她回学校读书的决心很坚定,但还是会怕被人泼冷水,尤其是她在意的人。
冯飒却一脸赞赏:“好,这才像我妹。”
选定了自己的路,大步往前走就是,何必管旁人怎么说。
大舅妈说:“皎皎聪明着呢,不是个糊涂孩子,你尽管去读书,其他的都别想。”
大姨附和道:“对,皎皎你也别有啥心理负担,只管好好学习,家里的事还有我们呢。你要是不放心珍儿,大姨来帮你带孩子,反正你哥死活不愿意结婚,我说想抱孙子孙女,那小兔崽子让我去当月嫂。”
说到最后,大姨怨念从生。
薛皎差点被水呛住,屋里其他人也被逗笑了。
薛珍趁着大家都在笑,挤到薛皎身边,“妈妈,姨妈送给我一个小
车车。”
周嘉致也挤过来:“小姨,我也有,我可以教妹妹骑车。”
薛青山把车提过来,薛皎这才看见,是一款儿童自行车,带辅助轮的。
望着女儿欢喜的笑脸,薛皎有些懊恼,她怎么没想到。
珍儿虽然是王府郡主,但真要比吃的用的玩的,跟华国的普通小孩都没法比,也就穿的可能贵一点。
周嘉致是个急性子,提到学骑车,一刻都等不了,现在就要拉着妹妹下楼学骑自行车。
薛皎看女儿一脸心动,显然对骑车这事很好奇,就答应了。
哪怕是在小区里,大人们也不敢放两个孩子单独在下面玩,肯定要有人陪同。
冯英问女儿:“皎皎要不要下去溜达两圈?”
天天在家里憋着也不好,还是要多见见太阳。
薛皎今天一天没出门,闻言点头:“我去换件衣服。”
阮慧咳了两声,“阳阳,你给皎皎带的礼物呢?”
薛皎惊讶地看向顾冬阳:“什么礼物?”
顾冬阳摸了摸鼻子,“不是礼物,我妈乱说的……”
阮慧哼了一声:“一大早出门,问他去哪,说是去买东西,问半天才知道是给你买的,老大一箱,沉甸甸的,也不知道买的什么?”
薛皎好奇心起,衣服都不换了,拉着顾冬阳问:“是什么?让我看看。”
顾冬阳:“放你家书房了。”
薛皎跑进去一看,角落里确实堆着一个挺大的纸箱,薛皎蹲在箱子旁边,仰头问:“能拆吗?”
顾冬阳:“拆呗,本来就是给你买的。”
薛皎高高兴兴打开纸箱,看见厚厚的教辅资料和各科试卷,笑不出来了。
没有不想学习的意思,但这是一个学生的下意识反应吧,很少有学生看到这种礼物,能欢喜地笑出来。
顾冬阳补充道:“我问过一中刚毕业的学弟,这些都是用得着的。”
薛皎:“这、这一箱都是吗?”她要写到什么时候。
“不是。”顾冬阳翻出一摞笔记本,封皮各有各的花哨,“我记得你以前挺喜欢这些的,顺便买了几本。”
薛皎摸摸笔记本,她的审美变了,但没全变,这些漂亮的笔记本她现在看见还是很喜欢,用好看的本子写笔记,心情都会好一点。
未来的书山题海已经可以预见,一时半会儿不急着开始,薛皎回卧室换了衣服,出去遛小孩顺便遛自己。
跟她一起下去的是顾冬阳、爸爸还有大舅,薛皎现在出门,必有家长陪同。
他们一起去了小区的一个活动中心,这里有一些公共健身器材,还有一大片空地,平时小区的老人小孩也喜欢来这里活动。
周嘉致兴致勃勃地要当小老师,薛皎干脆不掺和,自己找了个太空漫步机上去踩着晃悠,就是那个两个踏板,踩上去荡来荡去的玩意儿,薛皎也是听小区的老人讲才知道叫这名,还挺潮。
薛珍
的新车有辅助轮,安全性比较高,学起来也简单,腿有劲能蹬得动脚踏板,手能把控好车把方向就够了。
薛珍不光脑子聪明,运动天赋也不错,周嘉致讲了一遍,她骑上车就会踩了。
不到五分钟,已经能绕着这片空地转圈。
天人这自行车着实方便简单,三岁小童亦能驱使。
天女娘娘乘车时,吾曾看到过成人骑此车,只是车体更加高大,也无后侧两小轮。
我倒是觉得那两个小轮挺好的,之前天人的两轮车看得我都害怕,就那么两个轮子,怎么不往旁边倒呢?
这车比天人的汽车、火车简单,人力驱使,脚踩则轮动,实在巧思。
简单?可有人能仿?吾乃萧山钱七,愿悬赏千两百银!
萧山钱氏?大族啊……
钱七好阔绰。
吾乃海东廖十一,亦悬赏一千两百银,若有人仿出天人自行车,可传信海东廖氏,领此赏银。
吾乃……
一石激起千层浪,萧山钱七开了个好头,各个大族不差钱的子弟们纷纷带名号加赏金,不知是真想要自行车,还是凑热闹趁机出个名。
总之,不过片刻,仿版天人自行车的悬赏金额已经被这些人加到万两有余。
普通的平民百姓已经不敢贸然吱声,都被这越涨越高的悬赏金给吓到了。
要知道,在丰朝,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不算裁减新衣和人情往来,一整年的口粮加油盐酱醋酱茶、柴火,开销也不过二十两左右。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即有人表示:
吾观那自行车结构并不复杂,或可一试。
之前见过天人的水龙头,吾曾在家中仿制,屋顶置一水箱,水龙头已可出水,吾有心得。
二者怎可相提并论?水龙头有何难。
吾观天人自行车,车架简单,难在那链条。
链条也不难做,只是材料难寻,天人不知道哪来这么多铁可用,或许不是铁,乃其他金属。
有铁又如何?链条结构精细,一处咬合不上,整段链条都得重打。
真不知天人养了多少铁匠,才有这般多的铁器可用。
换种材料呢?不用铁。
不用铁用什么?
你们单说车链难,那轮子难道简单吗?天人的车,车轮都不知道是用什么制成的,我看天女娘娘坐在车中,几乎没有丝毫颠簸。
这不是因为天人的路修得好吗?
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那车轮看起来像是裹了一层什么,鼓鼓胀胀,非铁非木,不知是何材料。
薛珍刚学会骑自行车,正是上头的时候,一圈一圈骑得停不下来。
薛青山和薛皎大舅护在孩子身边,一个劲儿地夸赞,周嘉致给妹妹鼓掌擦汗,小嘴叭叭夸个不停。
他们越是夸,薛珍越
不愿意停,到后来累得腿没劲蹬不动了,竟然站起来蹬,把薛皎笑得不行。
最后薛珍体力耗尽,实在骑不动了,才答应让舅公扛着她的新宠小车车回家去。
第二天周日,薛珍的结核菌皮试可以出结果了,薛青山开车,一家人又去了一趟防疫中心,确认薛珍的皮试结果是阴性,可以打卡介苗,当场补了一针。
ap 薛珍没哭,出来妈妈奖励她半盒冰激凌,剩下半盒是薛皎的。
这东西在丰朝有类似的,叫冰酪,但口感没冰淇淋细腻,口味也没这么多。
薛珍一吃就爱上了,不光是她,跟着一起吃了冰激凌的丰朝百姓们也爱上了。
就跟西瓜一样,这冰淇淋吃起来如此凉爽,跟炎热的夏天是多么般配呀!
在丰朝,夏日只有贵人才用得起冰,只有豪门大族家中才有囤冰的冰窖,普通的老百姓哪在炎炎夏日感受过这种清凉,天人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
他们跟着天女娘娘沾点光,也能尝到天人才吃的东西呢,看弹幕上说的,他们丰朝的贵人们吃得都没这么好。
这让一些老百姓心中升起一股奇异的满足感,最起码在天人通感这件事上,贵人,哪怕是皇帝老爷,都和他们没有任何差别,都是一样的时长,不会比他们多哪怕一秒。
周日下午,薛皎在家刷了一套数学试卷,试卷由顾冬阳友情提供。
虽然她在丰朝的时候,无聊到给自己出题做,但她是想到什么出什么,或者学着教辅资料上的题,变换题型出同一个考点的题,给自己出一整张试卷这种事她没做过。
薛皎的大脑,还没强大到这种程度。
明天就要去参加入学考试了,她有点紧张,忍不住先刷了一套数学题,想看看自己的水平。
毕竟数学题是有标准答案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考多少分一目了然。
知道女儿要做卷子,还定了时间,薛青山和冯英都不敢去打扰她,薛青山把薛珍带出去骑车,冯英在家守着女儿。
薛皎书桌一角放着计时器,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试卷。
这段时间丰朝人也跟着薛皎看过一些她的书,然而,看不懂……
丰朝的读书人早就发现了,天人的文字与他们像也不像,系出同源,但笔画过于简单,在他们看来,有种缺胳膊少腿的感觉。
对照着店铺招牌,连猜带蒙,他们能辨认出一些天人的文字。
但是薛皎看的那些书,他们又没办法放大,看得模模糊糊,本就不怎么熟悉的天人文字连成一片,还有大量的图,似乎还有番文书、算书。
丰朝的读书人只能感叹,天人学得真杂。
薛皎做的这套题,丰朝能看懂题目的人都寥寥无几,只有极少数人对一些题目起了兴趣,匆匆抄录下来细细研究。
更多的人,看着看着不由自主打起了哈欠,天人的文字这般排列组合,不知有何魔力,莫名催眠。
计时器响起,薛皎放下笔,皱
眉看着试卷。
太久没这么完整的做过一套试题了,时间分配的不好,题没写完,最后一道大题第一问还在计算中。
而且她当初带去丰朝的课本和教辅资料也有限——是的,哪怕她背了整整一书包十几斤的书,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这套题里面的一些考点,薛皎带的书本和教辅资料里没有,她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涉及到这些考点的题目,她做了一些,有的实在记不起来公式,只能放弃。
买来的试卷附带参考答案,薛皎暂时没有再去做没写完的题目,先翻出参考答案开始打分。
没做的题目当然没有分数,这部分加上最后一道大题十二分,一共扣去三十九分。
薛皎对照着参考答案回头看,有些懊恼,有两道没做的题,看见答案她又想起公式了,如果记得公式的话,她是能解出来的。
还有一些印象比较模糊的,有对有错,错的加在一起扣了二十三分。
也有好消息,其他她记得的,会做的题目基本上拿了全分,只有一道填空题,她看参考答案隐约记得自己好像是这个答案,但卷子上写的不是,回头一翻草稿纸,往卷子上誊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少写了一个√。
又扣五分。
这么一加,整张卷子才得了八十三分。
薛皎穿越以前,数学考试除非遇到特别难的情况,成绩没下过一百,她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也只能算中等,语文和文综才是她的优势科目。
而且这套卷子难度一般,她却只考了八十多分,这让薛皎没办法不沮丧。
她努力安慰自己,离开学校五年,复习的知识点不够全面,考出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如果时间充足,她能把最后一道题算完,哪怕只答第一问,还有时间回头检查,把她抄错答案的填空题改过来,估计能上个九十分。
但这一切都是设想,时间没安排好、粗心犯错,都是她丢分的原因,不是找借口就能把分数补回去的。
天女娘娘怎么不开心?她这卷子答得不好吗?我看她写得挺满的。
没答完。
天人一场考试时间真短,这才一个时辰,要写这么多的题。
看天女娘娘的算纸,都用了好几张。
这个葫芦一样的数是多少?
八十三分,吾早就想说了,天人的数字真是简练方便。
你如何识得天人数字?!
天女娘娘的母亲教导小天女时,在下跟着学过。
天人的数字方便倒是方便,可也太容易涂改。
天人的数字分大小写,大写数字与我丰朝极为相似,想必会在重要的场合使用。
薛皎失落地给自己的试卷打上分数,丢开参考答案继续做最后一道大题。
果然,她只做得出来第一问,第二问隐约有点头绪,仔细一想,那点头绪又没了。
薛皎丧气地丢下笔,她知道自己应该振作起来,趁热打铁去背一背考到但是忘记的知识点,可她提不起精神来。
盯着卷子上鲜红的分数发了会儿呆,被敲门声惊醒。
“进!”
冯英端了个果盘进来,小心翼翼地问:“皎皎,学习累了吧,吃点儿水果休息一下。”
薛皎冲过去抱住妈妈,无力地问:“妈妈,要是我入学成绩不好怎么办?要是我只能回去读高一怎么办?”
冯英给女儿顺了顺头发,温和地说:“都离开学校五年了,成绩不好也没关系,读高一就读高一吧,妈妈还能多留你两年,等你考上大学,就像小鹰张开翅膀,妈妈只能放假的时候看看我的宝贝女儿了。”
妈妈的安慰一点点赶走了薛皎内心的沮丧,她吸了吸鼻子,心想,这辈子她都不想再离开爸爸妈妈。
这天晚上薛皎没有再做新的卷子,也没有去看别的科目的书,她对照着那张八十三分的数学卷子,开始猛背她忘掉的知识点和公式。
数学光靠背公式没用,但公式是基础。
薛皎背完卷子上的,又翻开课本从第一册开始,背过的公式掠过,不记得的先抄一遍然后背。
丰朝那五年的经历,磨砺了薛皎的内心,背书的时候,她格外沉得下心,连背两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一直到背得口干舌燥,杯里的水也喝光了,才起身去屋外倒水。
□□的百姓今天都睡得格外早,当然,古代的夜晚缺少娱乐活动,人们本就习惯早眠。
但天幕出现后,夜晚这个时间段,没有工作,大家都喜欢看会儿天幕再睡觉,最好睡着了能做一个去天上生活的美梦。
今晚不一样,困啊,看天幕犯困,听天女娘娘背那些他们听不懂的东西,更困,跟催眠一样,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薛皎背书背到九点多,妈妈催她休息,明天一早还要去学校考试,得养足精神。
冯英:“珍儿今晚跟我们睡,你好好休息。”
薛青山把书房的小床搬到他们卧室,放在大床里侧,书房还没规整好,而且薛珍年纪太小了,暂时不敢让她一个人睡。
薛皎参加完入学考试,接下来就是正式入学,再带着薛珍睡也不合适,干脆他们先带着孩子睡一段时间,等薛珍适应了,她的卧室也准备好了。
珍儿很懂事,知道妈妈要去考试——考试很重要的,姑姑喜欢的人就是考试很厉害,阿爹、祖母还有姑姑,都夸奖他。
她也想妈妈考得很好,比她未来姑父还要好,因为她妈妈就是最厉害的。
第二天一早,薛皎六点五十被闹钟叫醒。
她跟卫老师约的在学校碰面时间是八点,薛皎家距离宁远一中不远,开车十来分钟,公交不到二十分钟。
她洗漱的时候,大舅妈和大姨带着明显还没睡醒的周嘉致过来了,她们还带了早饭。
今天薛青山要上班,冯英陪薛皎去学校考试——薛皎想自己一个人去,爸爸妈妈都不放心。
大舅妈和大姨过来,能帮着照看薛珍,大舅妈早就退休了,大姨去年退休,两人都比较清闲,乐得帮忙。
吃完早饭还不到七点半,她们都决定提前过去,早点到比让卫老师等她们好。
薛青山开车,先送她们去学校,再掉头去单位。
到学校才七点四十,宁远一中早读七点半开始,门口已经没有学生了,薛皎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大门,还没来得及感怀片刻,卫老师已经蹬着自行车到了。
薛皎和冯英连忙上前打招呼,卫老师推了推眼镜,笑眯眯道:“不错,看着气色好点儿了,学习是辛苦活儿,多吃饭,才有力气学习。”
薛皎乖乖应是,卫老师下车,推着自行车跟她们一起走进学校。
门卫不认得薛皎和冯英,但认识卫老师,他这张脸,在宁远一中的知名度比校长还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