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震惊朝堂(1 / 2)

加入书签

在将赵桓等一众作乱之人绳之以法之后,赵旉为赵构举行了丧葬之礼。

永思陵内,各种石雕巍然屹立,带甲之佣数千具,整齐列于随葬坑中。各种珠宝美玉,绫罗绸缎更是不计其数,赵旉亲自扶棺,将赵构的躯体放入了墓室之中。

随后赵旉率领后宫妃嫔、文武百官以及周遭甲士朝拜赵构,经过祭祀大典之后,赵构的墓室门便被关上了。

第二日,便是赵旉的登基之日。

出乎众臣意料的是,这位新帝在早朝之时,身穿一身烫金墨黑衮龙袍,头戴九珠冕冠腰悬三尺青锋便来到了奉天殿之中。

赵旉坐上龙椅后,一挥手,便让随侍太监诵读诏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朕继承大统,有三不准!其一,不准铺张浪费,大搞庆典;其二,不准大赦天下,扰乱法纪;其三,不准官员勾心斗角,违者即刻罢官。”

“另,奉先皇之诏,三月一日与孙婧之大婚照常进行,百官不得劝谏,违者,杀!”

大殿中立着的文武众臣听完,只觉得有违传统了,哪个皇帝登基不祭拜天地,不赦免人犯,至于第三点,古来有之,谁能避免的了。

而其与孙婧大婚之事,文武百官是没什么意见的,毕竟那却是是先帝所定下的事,各国使节也快要到了,此时更改注意,实在不妥。

“启禀陛下,这三不准之前两点是否有违祖制,还望陛下三思啊!”

赵旉看向说话之人,此人乃是提点刑狱李格非,兼任礼部员外郎。

“李爱卿,讲求祖制乃是盛世所为,如今大宋还不可称为盛世,当是变通之时,这样吧,你既是提点刑狱,应是极为熟悉本朝法纪,朕便封你为刑部员外郎,你替朕好好研究研究这大宋法纪,若是何处有不足,何处有不妥,你皆可修改,编写法纪这段时间,刑部除了尚书之外,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与你的调配。”

李格非没想到,自己只是出言想要建议赵旉祭告天地这个过程还是需要走一走的,可没想到揽来了这么大的公务,却也是没想到赵旉有如此大的魄力。

震惊之余,李格非施礼作揖,接下了这个任务。

“尚书左丞赵挺之,如今大宋仆射之职分设左右,然至今为止,皆有张浚代劳,今日,朕诏令,张浚为左仆射,赵挺之为右仆射,望你二人通力合作,为朕效力。”

“微臣接旨。”

随后,赵旉又做了一些官职的调整,多是将一些低级官员擢拔到了因为清洗叛逆而空缺出来的位置上。

做完这些事,赵旉又听了文武百官的要事奏章,敲定了一些基本政策,随后,赵旉便抛出了这一日早朝的重磅炸弹。

“众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了?”

见到大殿之中无人再出列说话,赵旉道:“好,既然你等无话可说了,那么,朕便来说上一说。”

“朕欲改制科举,其一,重设君子六艺,此乃取士之法,必当慎重;其二,设立杂课科考,专为火器司、造船司、太医院等选取人才;其三,设立武科、兵科,分别考校人之武艺,兵法,专为大军选拔人才。你等觉的如何啊?”

赵旉刚说完,朝堂之上便如滚油之中落了水一般,瞬间炸开了。

一众朝臣互相讨论着,皇帝要改革科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消息传出,很有可能让天下士子感到危机,继而很有可能演变为聚众闹事,处理不好的话,朝廷威信将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一番讨论之后,张浚迈出一步,在众臣的瞩目之中,对赵旉道:“陛下,老臣以为科举改制可行,但不可操之过急,若是操之过急,天下士子一旦失控,将对大宋朝廷造成极大的打击。”

张浚说完,立刻有一大帮子文官站出来附议;只是不等文官的声音落下武将这边便等不下去了。

李昊出列道:“启奏陛下,臣认为,开设杂课,武科,兵科极为重要,多少仁人志士只因无法参与科举而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如今陛下广开路径,乃是全了他们的梦,必然得到天下百姓支持。”

陈泽锋道:“启奏陛下,不仅如此,一旦开设武科,北方陷落于金人之手的百姓必将闻风而动,想方设法回到大宋,因为只有如此,方才有出头之日。臣请陛下开设武科!”

两人说完,武将们齐齐出列附议,竟是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赵旉见朝堂上午争论不休,压了压手,道:“众位爱卿不必着急,改制一事事关重大,也不是说改便改的,还需要商议细枝末节。”

“这样,传令吴阶,前往金州接任金州刺史,要岳飞即刻启程,回返临安,由他主持陆战武科和兵科相关事宜。传令张公裕,要他即刻率军前往襄阳,接任襄阳刺史,要韩世忠前往泉州,任泉州节度使,一应泉州军事归其做主,并主持水战武科、兵科相关事宜。”

“令,左仆射赵挺之,率六部尽快拟订科举改制相应事宜,朕与右仆射随时查验,何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