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聚众闹事(1 / 2)

加入书签

改革科举的消息不知道从何处传扬了出去,一时间,只知道诵读经义的儒生们变得极为不安。

醉香楼,这是临安城内与妙茶居齐名的地方,一者卖茶与意,一者买酒与境。

二者布局也是类似,大堂之中,招待的是普通百姓,售卖些便宜货品,而二楼往上,那便是达官显贵才能吃用得起的地方了。

此时此刻,大堂之中,一群儒生正高谈阔论,商议着如何应对朝廷科举改制之举措。

“想来诸位已经知晓当朝天子要改制科举了,遥想先帝当初对待我等士子可谓是极好的,然如今先帝尸骨未寒,天子便做出此等自毁长城之事,实属令人难过。”

一名身穿灰色儒服的儒生站在众人中间,这一番话引来周遭一众儒生的赞同,这儒生眉宇之间有了喜色,毕竟他不过是一介布衣,一番话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也是不错的了。

此时,一名身着蓝色儒服的儒生走上前来,道:“这位仁兄所言不差,陛下改制科举,新设的武科等科目与我等无关,不足为虑,只是我等科考向来是经史要义,如今突然改为古之君子六艺,实在是叫人为难。”

又是一阵附和声响起,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吵闹半天,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正当他们争议之时,三楼雅间中,一名神秘男子招了招手,隐于黑暗之中的一名衣着华丽之人便悄然离开。

不多时,此人便出现在了一众儒生之中,却是已然换了一身行头,此刻的他头上不过是用麻布做了个箍,套住了发簪,身上穿的不过是在普通不过的灰白儒服。

他走到一众儒生之中,道:“你等如此吵闹,也不见得天子便能收回成命。”

一众儒生顿时怒目相对,那蓝色儒服的儒生道:“你这儒生,好不晓事,我等在此商议对策,也不见得你有什么高见,倒是来说我等不是。”

众人闻言,纷纷称是。

此人闻言,哈哈大笑道:“某却是成竹在胸,却苦于无人问津啊,罢了,某倒是精通君子六艺,届时赶考,也不成问题,照天子如今的改制方法,某非要名列前茅不可。”

说罢,他便作势离开,那灰色儒服的儒生顿时不干了,他上前一把拉住那人,道:“兄台留步,方才这位仁兄有所冲撞之处,还望兄台见谅,我等也是被逼无奈了,方才在此聚会,听闻兄台胸有妙计,还望不吝赐教。”

一众儒生又如同墙头草一般,倒向了灰色儒服的儒生。

那人也不端着,道:“既如此,是否应当让某坐下,众位也都寻个地方坐下,否则这聚成一团,也有伤儒雅。”

闻言,众人急忙各自找寻凳子,坐了下来。

那人见所有人都已经安然坐下,清了清嗓子,道:“先帝仁德,对待我等儒生也是极尽宽容,今新帝继位,便改制科举,这是要断了我等儒生的活路。”

他看看周边儒生一副自是如此的表情,又继续道:“我等身为儒生,一无权势,二无财力,唯有手中的笔杆子和这一副身板,在下不才,有一计策,或可让当今天子改变主意,不再改制。”

“其一,儒生们联名上书,陈述改革科举之害,谏言陛下暂缓改制。其二,我等径自前往国子监前,向国子监官员们请愿,若是国子监不愿帮忙,我等便一直等在外边,直到他们愿意为止。”

待其说完,先前说他不是的那儒生上前道:“先生大才,只是不知这联名上书该如何来写,还有这请愿,必定要有请愿书,还请先生示下。”

此时,这儒生的姿态放的极为低下,就如同抓了一根救命稻草,祈求他救自己一命。

“简单,诸位无需担忧,在下已然写好了两册文书,各位传阅之后如若没有异议,在其上签字画押便可。”

说罢,那人将手放入怀中,摸出两册小册子,递给了身边的儒生。

一众儒生传阅后,皆是赞叹那人的笔法高明,辞藻精炼,众人纷纷在册子上写上自己名讳。

当册子传到那人手中时,那人却说道:“某不需要这种东西,方才某已然说了,即便天子改制了,某也能获得功名,今日之举,全然事当做助各位一臂之力罢了。告辞。”

说完,那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可是就在他离开的同时,一名街角处的小贩却收起摊贩,悄悄的跟了上去。

醉香楼中的儒生们在那人走后,便一起前往国子监,企图逼迫国子监祭酒帮他们传送联名上书。

行进路上,他们大呼小叫便如同害怕路人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一般。随着他们的呼喝,一路上不断有新来的儒生加入,那些不明就里的百姓摊贩便如同看猴子一般看着他们。

不过片刻,这一行两三百人便来到了国子监门口,将国子监的大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守在门口的禁军一看这架势,着实是吓了一跳,立马回到国子监之内,关上了大门后分出一人前去禀报祭酒去了。

待国子监祭酒得到消息,来到大门处,还未打开大门,他就听到外边的阵阵喊声。

“祭酒大人!我等儒生请您做主!”

“祭酒大人,我等联名上书陛下,还请大人代而上达天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