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新年前夕(1 / 2)

加入书签

一路上辗转腾挪,每到一处宋地都要接受一层盘查,当一行人到达临安城之时,已经是年终了。

还有六七日便是宋人的新年,这几日也是绍兴年最后的日子,因为巫康曾亮一行来到的这一日,是年前赵旉所举办的最后一次朝会,而其中很是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议定年号。

年号于一个帝王和国家来说,其意味绝不平常,其一般可以象征这个国家未来的政治走向或是治理天下的施政方针。

大朝会上,赵旉端坐龙椅之上,上官佳则坐在靠后一些的凤座上,整座朝堂之上,如今仅有一个女官,那便是商务部尚书凌沐芸。

赵旉本以为让女子出入朝堂会遭来群臣的反对,但出乎意料的是文武百官竟是无一人说些什么。

这其中原由,自然不是说文武百官觉悟极高,不反对女子出相入仕。而是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了但凡是赵旉决定的事,遵从便是了,否则锦衣卫的小本子上迟早都会给自己来上一笔。

另一个原因则是凌沐芸掌管的乃是商业,在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中属于最为末支的一支。并且其掌管的事务也多是皇家集团那一档子事,于他们的利益损耗不大。

商议完了要紧事务之后,赵旉道:“众位卿家,朕自继位以来,改革旧制,增设新部,分化职责,军政分离,也勤于政事,于百姓之生活确有补益。”

“如今,已然临近年末,明年便是新的一年,今日,朕下诏令,要你等群臣都议一议,朕这年号应是如何取舍?”

问题抛出来了,赵旉不再说话,这也是他对文武百官的一次考验,年号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便表达了一个人的行事偏好。

朝堂之上一群人议论纷纷,不多时,武将这边已是慢慢停止了议论,一群人目光都聚集到了李昊的身上,毕竟李昊比起他们来说都要与皇帝更亲近。

李昊此刻已是综合了一众武官的意见,道:“启禀陛下,臣等以为,大宋如今仍是危患起于四野,唯有武备方能保家卫国,是以臣等以为,陛下的年号应与'武'字有关。”

“臣以为,大汉光武皇帝所用之年号'建武'便是极好的,一来表示建功立业,二来也有武德四方之意。”

赵旉听完,只是微微点头,却并未确定。

赵挺之见状,出列道:“陛下,建武作为年号,怕是不妥,此虽能彰显陛下尚武之志,激起大宋骁勇之士奋战之心,然其间并未涉及百姓。”

“臣以为,大宋如今刚经历改制,应当以和为贵,是以臣以为,年号定为'宣和'方是极好的。”

赵挺之刚退回队列之中,就见兵部尚书王庶站了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既要彰显尚武,还要表明以和为贵之立场,是以臣以为,当以'武德'为年号。”

随后,又有一些官员站出来提了一些年号,诸如隆兴、绍熙、嘉泰、嘉宁等,但无论是文官也好,武将也罢,没有任何一个附和赵旉的内心,最为相近的也只有一个'建武'。

皇后上官佳是知道赵旉想要的年号的,但此刻文武百官没有一人能说出来,这使得赵旉有些不好开口。

是以,她站起身走到群臣正前方,转身面对赵旉,道:“陛下,臣妾有一想法,不知可否一说?”

听到此话,文武官员下意识的便要阻止,但一回想,不对啊,这事儿他们现在可不能管了,毕竟皇帝已经下令了,女子也可参政了。

赵旉知道上官佳是要帮他引出年号,是以微微笑道:“皇后请讲。”

上官佳轻轻一礼,道:“诺。诸位大人,当今圣天子在位,诸位的眼光大可不必拘泥于如今的大宋江南之地,在陛下当政之期内,必将得以光复,是以这年号也可大器些。”

“臣妾以为,自陛下登基以来,重民事,重军事,重商业,凡是能让大宋强盛之事,陛下皆做,当的起一个'圣'字,而将来大宋必然会四处开战,以统一山河,是以还应有个'武'字。”

“至于这顺序,定为'武圣'自是不可取的,毕竟关云长便是独一无二的武圣,是以当定为'圣武'。”

上官佳说完,赵挺之站在一旁便细细咂摸了起来,“至圣至德,武运昌隆。至圣至德,武运昌隆。”赵挺之越想越兴奋,宛若平白无故得来了百万金银一般。

“陛下,臣赞同皇后娘娘之言!”

听得赵挺之也如此说了,先前提出不同意见的官员们也都纷纷附和,支持上官佳所提的年号。

赵旉坐在龙椅上,脸上的喜色已然抑制不住了,不是因为自己选定的年号得以确立,而是高兴于自己的皇后如此知晓事理,于大殿之上为自己得来如此之面子。

赵旉道:“皇后所言,深得朕心,传召天下,待新年伊始,便改元圣武,是为圣武元年。”

此时,一名锦衣卫大汉亲军踏入殿内,随后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道:“启禀陛下,金国使节到了,礼部来人询问如何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