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军功爵制(1 / 2)

加入书签

大宋圣武十二月一日,西北方传来捷报,伐辽大元帅岳飞率大军已然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如今正在收缩兵力,固守三地。

朝堂之上一片赞和之声,那帮子不要脸的文官们一个个吹嘘着皇帝陛下文成武德,圣明之君,却缄口不言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的功劳。

赵旉自认为并非什么圣明之君,只不过是不愿大宋子民人人蹂躏罢了,当他见到自己在照搬大秦帝国的军功爵制度之后,文官们竟然还是一副文人至上的样子,完全看不起武人的付出。

他十分愤怒,将士们的功劳绝不可因为这帮子文官的缄口不提便翻过去了,那会动摇如今的大宋之根基的。

是以,随后两日,赵旉将自己关在了乾清宫,任何人都不见,政务由皇后上官佳代理。

十二月四日早朝,百官们正在与皇后于奉天殿商议政务,赵旉却在此时从后殿走进来了。

众人不得不停止商议,向赵旉行礼。

“好了好了,你们继续,朕一会再说。”

“是。”

赵旉安静地坐在龙椅上,看着上官佳游刃有余的处理着政务,他觉得非常欣慰,没想到自家皇后竟是个能够做女王的人呐!

就这么枯坐了近一刻后,众臣终于禀报完了政务,而在这期间,上官佳每做一个决定,都会朝赵旉看上一眼,待后者点头微笑了,她才坚定的说出了自家的处置方法。

待众人都不再有话说,上官佳道:“陛下,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吧?”

“嗯,”赵旉闻言,开枪说话道:“众位卿家,朕苦思不得其解,为何大宋将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建功立业,而你们却是缄口不言,文官如此也便罢了,可你们这些个武将又是怎么个说法?”

“启禀陛下,臣等并未视将士们的功劳如无物,一切赏罚均以军功爵来执行啊,陛下此言,从何说起呢?”这是军机大臣秦忠和在说话。

“忠和将军,朕知道军功爵制有在军中执行,但是,大宋天下的这些个文人,这些个旧贵族,不认同。即便你是依靠实打实的军功战绩获得了高爵,依旧有人不尊重你。”

“朕手中便有一些个例子。来人,给众位卿家念上一念。”

“诺。”赵旉说完话,立时便有一名大汉亲军走上前来接过赵旉手中的锦书,大声念叨了起来。

“陈旭,襄阳人士,夏州之战时为御前军士,因战功累爵位大夫,应赏十两白银,田地百亩。因伤致残后按内阁新拟订的《大宋律》,应将之算为备军,每月领半数军饷,三十斤口粮。”

“董杰,禁军都头,攻伐玉门时身先士卒,第一个登城,当赏钱一万,赐爵簪枭,田地六十亩。”

……

大汉亲军口中的声音清晰的传到了奉天殿中每一个人的耳朵之中。

当他念完之后,将奏章合上,交还给了赵旉,赵旉将奏章那在手中晃动,道:“这上边的功绩,全都是真真实实的,赏赐造册也着实是做好了的,可是,这些人,谁拿到了真正的应得的赏赐?”

赵旉的语气很平淡,几乎不带有任何感情 群臣最怕的便是如此,这会让他们更加难以揣度圣意。

秦忠和道:“陛下,臣失职,此事臣虽已将赏赐拨下,但未能追踪其下落,还请陛下责罚。”

“不必了,传旨,令锦衣卫总衙派出人手,前往各军之中,查勘将士们的爵位情况与赏赐情况,若有不实者,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

“另外,朕细细思虑了一番,恐怕是这大秦的军功爵不适用于我大宋……”

赵旉话还没说完,一名文官便站出来打断赵旉的话道:“陛下圣明!暴秦二世而亡,其因便是这军功爵制过于激发军士的斗志,导致人人争抢功劳,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