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改革(1 / 2)

加入书签

御宴后一日,赵旉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准时召开。

龙椅上,赵旉挺直着上身,坐姿是有板有眼,凤座上的上官佳也是如此。

文武百官入殿后,行礼参拜,待到一声平身免礼之后,百官这才直起身子。

“众位卿家可有事要奏报?若是没有,朕倒是有些事由要说道说道。”赵旉一双眼睛扫过奉天殿上的文武百官,眼中如有精芒。

这时,户部尚书走了出来,行礼道:“启奏陛下,户部自昨日御宴之后,便收到了来自皇室、武勋和部分大臣的捐款,现合计银七十三万八千余两,粮一万三千石,布匹丝帛计五万匹。”

赵旉点点头,道:“即刻将所有捐银换成粮草布匹,运往北方,另,商务部会同皇家集团,压住粮价,若是有粮商囤积粮草,哄抬物价,找锦衣卫协助查办。”

安排完这件事,锦衣卫指挥使秦莽义站了出来,道:“陛下,北方新复,臣以为应尽快在新复之地整合锦衣卫,清除金人留下的细作!”

“准奏!”这道奏折没有理由不准,如果任由金人留下的细作扎下根来,日后大宋势必要吃大亏。

随后,又有一些官员奏报了一些日常事务,众臣这才偃旗息鼓,等着皇帝说他想说的。

良久,赵旉终于开口了:“秦莽义,把昨日御宴之后,众位大臣回到府上的情况念叨念叨。”

“是!内阁阁臣冯思沪,御宴反家后,大肆抨击朝政,又在家中设下宴席,与府上宾客醉生梦死,宴席结束,残羹冷炙余之众多,下人并不收捡,悉数抛之荒野。”

“礼部侍郎李勇、吏部侍中曹方正、教化部郎中子永邦御宴后至清芳楼一掷千金,挥霍无数。”

……

凡此种种,秦莽义足足念叨了半刻,被点到名的官员足有二十余人,这些人在被点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都是身躯一震,悄悄抬头观察赵旉,只是赵旉脸上并不能看出什么。

待秦莽义诵读完毕,赵旉下令道:“锦衣卫拿人吧,户部都有记账,这些人,没一个捐钱捐粮的,所有人,连同家眷一起,流放吕宋!”

所有人都震惊了,仅只是御宴后再吃了一顿,去些地方逍遥一阵,便要被流放吕宋了?

那些捐了钱粮的大臣这会儿却是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自己多少捐了些出去,不至于落到抄家流放的地步。

一群大汉亲军入内将点到名字的大臣都拉了出去之后,大殿内宽敞了不少。

赵旉道:“诸位,朕今日还要颁布一份诏令,改组朝廷上下体制,连同地方官员的层级也要改制,任何人,敢有阻拦者,杀无赦。不过,新政还需要试行,若是试的好了,那就全国推行。”

随后,赵旉抬了抬手,护卫在侧的大汉亲军见状往前一步,展开了手中捧着的明黄布帛,其上便是赵旉的新政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宋承袭唐之官制,延续至今,朕以为,当以新制更迭,换取大宋官场新风,朕今制:撤除各道之主官,限三月内,各道府官员悉数入京,接受朝廷考核,合格者录用为新制官员。”

“各州、府为平级,次于新制之行省,各州府之下仍旧设县,县之下仍是各里、甲,但,里甲之中要施行秦之什伍制,然其职责却又不同,各什伍之间需互相监督,遵守法纪,如有违法乱纪者,当举报,匿而不报者同罪。”

“各什伍之内,无需如秦那般死板,如要各处通行,通告一声便可,无需官府备案。”

“行省直接归属内阁管理,无军权,仅有行政之权。内设承宣布政使司,负责一省政事,再设提刑按察使司,负责一省刑案。各省之下,各府县按此制依次递下。”

“另,行省平级设都指挥使司,掌管一省军务,有征兵、练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如有调用,需会同行省二司签发三司令,方可调兵。”

“大宋境内原各道锦衣卫打乱建制,重新组配,千户所之上设行省司,统管一省锦衣卫,听从南镇抚司统一调度。锦衣卫职权依旧不变,监察百官,暗查民情,为朕之眼耳!”

“朝堂之制,已然改过,内阁依旧理政,军机依旧掌军,然,大理寺会同刑部改组为刑案部。”

“各改革相关之官职调动,散朝后由专人前往宣旨,文武百官务必同心协力,使我大宋立于万国之巅!”

大汉亲军的声音消弭在奉天殿上,朝中官员无人说话,毕竟皇帝的决议是将整个大宋的官场制度改了个彻底,就连县衙也要如同行省一般分为三部,权力的分散,大大减少了地方官员叛乱的风险。

见众臣不说话,赵旉身子微微前倾,道:“听明白了吗?”言语之中,甚至有着些许寒意。众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秦忠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