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生细绘(1 / 2)

加入书签

腓尼王城亚罕爱高居于古研石废墟之上,以昂柱火山之下,此地亦是教廷所在。

以昂柱,科兰克伦宫,圣提亚托斯大教堂互成三角之势,火山位于北方,教廷居于西方,王宫居于东南。

腓尼王族原为华济的奥菲族。太古时华济王迦亚为讨伐“篡国者”赤之族,联合列王与迪亚之邦征战六年,最终在以昂柱火山下将迪亚完全击溃,迦亚之子比来亚放弃了华济的王位,回到奥菲建立了新的国家。之后,比来亚之孙洛伊忒将都城迁至以昂柱。以昂柱位于研石,是法力伊甸岛的中心,因此洛伊忒也被称为中央之王。

正元127年,洛伊忒王应大贤者特尔特德尔·阿泽·胡夫哈斯·亥提若(Thrthder Aze Hufhas Hëthiro)之请,成立教宗。洛伊忒王将过去参与讨伐的五个国家确立为宗王国,共同管理教廷。教廷在成立初的两百年里一直作为政治谈判场所处理伊地休姆洲各国的矛盾关系,秉持着“在上帝的看护下和睦友好”的宗旨。

正元373年,大贤者特尔特德尔游历世界归来,他在旅行过程中收集有关上帝的传说,综合古代祭祀文献整理编修了《圣经》一书。这本书意义重大,它所包含的不仅是传说,更是一段被掩盖、尘封的历史。书中讲述的有关上帝、奥菲亚与比利亚的故事,逐渐被世人所熟知与认同。正元393年,腓尼八世邀请特尔特德尔成为教皇。正元400年,特尔特德尔成为太子约阿法尔吉的老师。

有关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上帝与奥菲亚互为启迪,互为师友,上帝是比利亚的老师,奥菲亚是比利亚的大父。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奥菲安城附近的古代遗迹和洛亚湾发掘的石板中,大部分都是比利亚的律令、祭祀卜辞以及战功和财产分配,在世界各地的传说中,存在一些可能与上帝有关的事迹,包括一些神明也有可能是上帝创造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民间有了出生后去教堂祈福的风俗,后来被教廷定为仪式。这就是庆生仪式,也叫三圣仪式。在三圣仪式中,新生儿、新生儿的祖父、师教缺一不可。三圣仪式不限地点,不过一般在有天窗的教堂中进行。主持这一仪式的师教,一般要成为新生儿的导师,承担新生儿的启蒙之责。由于师教数量少,每个师教都要为数十个孩子负责,因此教堂这个宗教场所不仅供人祈祷,还是孩子们的幼教班。

圣提亚托斯大教堂是最为古老的大教堂,建成于397年,于今已有千年多的历史。这座教堂本来是大贤者特尔特德尔编写《圣经》的一栋小屋,经其授意,在他死后以此处为中心修建了诸多神殿。

大贤者特尔特德尔是三元论者,因此修建的神殿依照三相的原则,皆是围绕中央的高耸塔楼,向三个方向辐射出去。在中央的大穹顶下,伸出了三栋矩形房屋空间。这三栋大房间里各安置着上帝、奥菲亚和比利亚的巨大雕塑,他们面向中心的大厅堂,背后有着仿佛神座的高台,屋顶上悬挂着三米高的天神雕塑,每个天神的背后则是房屋墙壁上的巨大圆形天窗。这三个巨大的房间因为这巨大的天窗而显得亮堂,成为神明的光辉。透明的名为胡法斯的大穹顶能将四面八方的天光折射入中厅,照在大殿和圣像上。胡法斯上悬挂了三颗神钉,长长的绳索在机栝推动下以标准时刻转动。

……

在天光的照耀下,一位老者站在中厅的圣台上。老人披散着花白的红发,他的脸因岁月而沧桑,因岁月而峥嵘。老人穿着纯白的圣袍,披着暗红色花纹繁复的披肩。他手里怀抱着一名婴孩,安静祥和的等待着。天光照在他的皱纹上,照在斗篷的细小绒毛上,照在褶起的素袍上,照在婴孩沉睡的脸上。今天的光,全都借由胡夫哈斯的力量汇聚在了圣台上,白色的人影散发着令人沉心起敬的白光。

时辰已至。

安居于西方圣像下的灰袍师教将圣铎悠悠敲了七下。事毕,东方过道中的修士们由沉默渐起呼唱,唱声悠悠。

灰袍放下圣铎,拿起白玉大钵,在身前的池中舀起一碗清水,另一手拿起一根竹枝。竹枝倒插在钵中。他起身,在影前止步,圣台的光亮微微显现出他的样貌。白色的老人微微睁开了眼睛。

灰袍沿着罔两的边缘行走,在走完一圈前,他必须走进光线中。祂注意到明亮的区域,走了进去。灰袍在象征太阳的地砖上停下。他亢声喊到,“峨亥(Ehë)!”他走至象征君月的地砖上,高喊,“俄塞顼(Esëhül)!”他走至象征女月的地砖上,大喊“娥塞伊(Esëi)!”婴孩对声音略有动静,但没有醒来,老人的怀抱相当温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