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玄牝在心命难明(1 / 2)

加入书签

睦月的风是凉的,落雪不抵融雪凉,睦月开岁,苍青山还有不少地方都躲着星星点点不想融却的白雪。只是,无论想不想融却都改变不了新一朝的到来,天地万物,都会往前,不停的走,沧海桑田,更替变换。

苍青山的晨雾很重,重的宛若仙境,日日如此,晨晨有雾。无名观在苍青山山腰,雾气更是集中。在无名观左侧临断崖有一处道场,一棵老槐树,一方落石崖,一个少年。十年岁月,朝朝晨雾相伴。长亭暮有个习惯,从六岁开始,他除了读书之外还多了一件事,晨修。辰时一入必在这断崖道场,拳路剑法各走一遍,然后便打坐,感知,直至巳时。

十年前,言无名告诉长亭暮:“小暮,你天生筋脉寸断,无法修行,不必在修行一途做过多的努力。”只是,言无名没想到,长亭暮执著如斯,依旧日日感知,打坐。习武修身,读书养性,言无名觉得这是他这一辈子最骄傲的弟子,也是最痛惜的弟子。这样努力的一个孩子,若不是筋脉寸断,若是可以修行,将来必定是一方大能。只是,造化弄人,苍天似乎没有公平,他又岂止是不能修行这般。若只是如此,言无名大抵也是欣喜万分了。

明心见性,修养己身,长亭暮从小通读道藏,对于师父的话自是句句谨记,只是如自己这般,在他看来或许也是一种修行。所谓修行者,不必一定得能通天夺造化,自己天生绝脉,即使感知天地元炁,也不能做到引炁入体,更不可能凝聚胞胎,再怎么努力去感知,哪怕是感知到浓郁的天地元炁也不能利用奇经八脉引炁入体。所谓日日感知也不过是修习心性罢了,他其实并不执著于修行的通天彻地本领,他不过是通读道藏,修己身,养己性,修了一条自己的道。生而在世,本就是一条道。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正身立己,无畏乾坤朗朗,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但求无愧于心。他喜欢读书,那便十年通读道藏,他喜欢剑法,便通晓各族各宗剑路,他喜欢音律,一管玉箫便从不离身。唯有医理大抵不是自己所愿所喜,只是,谁又不想活着呢,谁又不想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也企盼自己的绝脉能够治好,那便通晓医理,有一丝希望总还是要去努力的。

无名观书阁中,言无名放下手中的笔,拿起墨迹未干的竹简。:“听寒,这卷《易经引炁》是小暮和为师为你总结出来的引炁法门,你天生筋脉有几处与常人不同,寻常的引炁法门对你丝毫没有作用,导致你这么多年来只能修习锻体外修,你的气血异常旺盛,肉身力量也大于常人,即使是光修习锻体外修,如今也比得上太初境内修,也算是天资卓绝。只是外修终归是末法,人族不同于妖族,妖族筋脉尽不相同,些许族类甚至没有筋脉,妖族便不能修习筋脉引炁入体,凝聚胞胎。不过妖族外修妖体,可引炁炼体,继而达气血,最后归源化内而成妖丹。人族外修却只能是末法,如今有了这一卷《易经引炁》,以后你也可以修习元力了。”

单孤听寒原以为自己会坚定的在外修这一途走下去,他知晓自己的不同之处,也未曾在内修一途做过多的幻想和强求,本以为自己在内修一途再无门路,不过此时听得言无名这一番话,却有说不出的激动,此后他终于也可以有迹可循的去追寻那令人神往的修行了。万千言语至此,只有一句“弟子多谢恩师!”

“无妨,要谢你得谢谢你小师弟。算算时辰,小暮晨修该结束了,你去断崖将他叫来,为师有话与他说。”言无名的神情似乎有些凝重。

“弟子这就去叫小师弟。”单孤听寒作揖便退出书阁往断崖而去。

“小暮,师父让你去书阁有事与你相说。”单孤听寒到断崖便看见长亭暮正在收身整理往回走。

“好,我这便过去,听寒师兄。

“小暮,师兄在这里谢过你啦,有了这《易经引炁》,以后我也可以修行了,等我强大起来,带你去看外面的天地,咱们去帝都玩玩怎么样。”单孤听寒搭住长亭暮的肩,一脸的高兴。

“听寒师兄谢我作甚,你能修行了我自是高兴的,这法门也多亏得师父,要是我一个人研究可万万得不到此番结果的。如今师兄也可踏上修行道路,将来就等着师兄强大带我出去见见外面广袤的世界。”

两个少年有说有笑往书阁而去,他们心里怀着对彼此的师兄弟情义,脸上洋溢着少年人对将来闯荡的笑颜,有梦的年纪,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话语间便来到书阁“到了,小暮你进去吧。我就不去了,我还有事。”

“听寒师兄你不会又想溜到后山去捉兔子吧,走,一起进去,可不让你溜走。”

听寒一脸无奈,被长亭暮拽着进了书阁。

“弟子见过师父”两人作揖。“唉,槐谷师兄也在呀,师兄好。”听寒朝槐谷招了招手。

“见过师兄。”长亭暮作揖。

“小师弟不必多礼”槐谷也是个拘谨的人,不过他眼里小师弟可是宝贝得很,不需要这种拘束的礼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