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安平劫停(2 / 2)

加入书签

“自古以来两国和议之后再结盟皆是要表现诚意的,不知金国能给出什么样的诚意来呢?”

巫康曾亮听完还以为是张贤在向其索要贿赂,于是他说到:“这位大人,钱财我等此行倒是带了不少,只是大人须得将就着来,否则要是被你们的皇帝知道了,必然是死路一条。”

张贤听到这自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被人误会了,随即道:“想来尊使是意会错了,本官所说的诚意乃是国与国之间的,本官做官不为自己,只是为国为民而已。”

张贤心内腹诽,开玩笑,收受贿赂这等事在如今的大宋官场上谁敢做啊,那些神出鬼没的锦衣卫不知何时便能出现在自己身后,一不小心便是万丈深渊,何况自己的远房兄弟还在岳将军麾下任职,可不敢牵连他。

巫康曾亮闻言,又道:“倒是本郡公唐突了,只是涉及到双方朝廷之事,恕我不能多言,等到本郡公与大宋朝廷商议妥当了,我想届时会有大宋的檄文传来的。”

闻言,张贤也是微微一笑,道:“既如此,还请尊使在此歇息一日,明日清晨,本官自当将通关文书交到尊使手中。”

“如此,本郡公便返回驿馆休息去了,多谢知府大人前来相迎。”

随后,巫康曾亮与芈辛两人便离开了府衙,回到驿馆后,巫康曾亮问道:“宋人官员以往不都挺喜欢别人请求办事时送些钱财么?如今这一路走来,也没见到谁收了我们的钱财呐。”

芈辛知道这是在问自己,于是道:“郡公,此事说来也是简单,如今大宋这种官场气息还是得益于当今陛下对于贪墨腐败的严厉打击,以及其新建的一个专司官员监察的衙门。”

“官员监察?这事不是一直都有御史台来做的吗?”

“在以往确实如此,但御史台也是浸淫在官场之中,无法做到秉公无私,一旦朝臣之间吭通一气,御史台大概率是没有作用的。”

“但当今天子麾下的锦衣卫则不同,这个衙门独立于朝堂任何一部,直接受命于天子,可以说,这个衙门便是皇帝最为忠心的枪,谁要作乱,直接便可查办了。”

巫康曾亮闻言,轻轻点头,道:“难怪啊,如今的宋国皇帝励精图治,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怪不得当初四太子会大骂赵桓是个蠢货,为了一己之利选择刺杀赵构而非是如今的皇帝赵旉。看来四太子早已知悉,赵旉不是个易与之辈啊。”

芈辛站在巫康曾亮身后,心头早已是充满不懈:易与之辈?当然不是了!如今大宋早已不是当初的大宋了,在当今天子的治理下,大宋国势必然会水涨船高,一日赛过一日,而金人在历史的潮流之中,只能成为大宋铁蹄之下的垫脚石。

时至傍晚,驿馆外来了一人,得了通传之后,这人来到院子中,对二人说道:“尊使,知府大人在家中设宴,邀请二位前往赴宴。”

两人对视一眼,心思单纯的巫康曾亮听闻有酒宴吃,已然是变得迫不及待了,当下,二人便跟着那人离开了驿馆,向着城内的张府行去。

“禀报老爷,使者来了。”

通传之后,张贤起身,亲自前往迎接,将巫康曾亮自大门处接到了宴席之上。

“此番饮宴,乃是为金国使者接风洗尘,无论最终盟约商议如何,今日我等也当得上一个友字。列为,请满饮此杯,为使者祝贺!”说完,他举着酒杯,对着宴席上的众人举杯遥敬,而后一仰头,将酒杯中的烈酒一口饮下。

一众人也不驳他的面子,纷纷举起酒杯回敬一番,而后干了那杯酒。

在巫康曾亮看来,这酒虽是没有枣集酒那般美味,但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酒水种类了,毕竟大金国尚且酿造不出这等酒来。

当巫康曾亮沉迷于美酒之中时,知府张贤却走到芈辛身边,道:“重返故里是一种何等感受啊?”

望着那一张稍有戏谑的脸,芈辛很想告诉他真像,但出于对自己身份的保密,他忍住了,道:“回归家乡自然是好,如今大宋已然变得愈发强大了,但再强大,也终究不是我的强大。”

“如若战端一开,似我等商人便没了活路,没办法,只能依靠还算得上上好的脑子于这世间艰难求存罢了。”

张贤觉得,这一番话说的语气极为低沉,似乎是在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又恰逢战乱,无可奈何之下方才做出的抉择。

但这仍旧不足以抚平他心中认为为金人做事便是大宋的叛臣,反贼的疙瘩。

正当他还待再说话时,芈辛道:“大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还请大人莫要再多说了。”说完,芈辛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随后便躲到巫康曾亮的身后,不再发表言谈。

张贤的脸色稍稍变了变,他的脑海中已然有了些头绪,或许此人并非怀才不遇,而是被安排到了一个不称心的职位,而且其压力之大,非是常人所及。

他已然猜出了芈辛的身份,但他却不能下定论,想了想,他决定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走便是了,只要使节不拿自身身体当武器,陛下的安全应当是有保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