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南北西东,绝密现,行路难(二)(2 / 2)

加入书签

王一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在这里等我?”秃头颤声答道:“我......我们是‘浙南九义’,兄弟九......九个在江浙一带做些没本钱的买卖,三年前,有一个人找到我们并传下‘金鹫令’,让我......我们以后归他们门派统一管辖,我们当然是不愿意的,可不敢违抗‘金鹫令’,来人又显了手武功,比我们高得太多,便只得随了他们,”

王一鸣问道:“是什么门派?”秃头答道:“我们在门派中级位太低,门派的名字我真不知道,加入之后,每个月都有人送来些银子。可一旦有人拿着‘金鹫令’来找,我们就必须放下所有事情,跟着他出来做事,连问都不许问。”

王一鸣也听说过近几年来,武林中出了一个神秘的“金鹫令”,凡见到“金鹫令”的人,要么臣服于持令之人,要么就会身首异处。

因为东方白被称为“东鹫”,便有人猜测“金鹫令”就是由他发出,只是一直没有实证。

王一鸣又问道:“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秃头道:“具体有多少人我真不知道,镇原有二十几人,泾州应该也有十几二十人,陇县也有些人。”王一鸣略一思索,说道:“你杀性太重,这就去吧。”抬手在那秃头胸口印上一掌,那秃头扑到在地,身躯扭得两下,便不再动了。

王一鸣牵过那长须汉子先前所骑的马,翻身上马,猿臂一舒,将杨应尾也提了上来。

“义父,我们去哪?”

“他们守住了由东望西上崆峒山的道路,我们返回庆阳府,折而向南,绕一圈再从西边上崆峒。”

“义父,你刚才用的是什么功夫?”

“这是我师父的三大绝技之一,叫做‘震元掌’,我们师兄弟三个人,悟性都及不上师父,所以只能精修一项,我主习‘青松剑’,姜师哥练的‘震元掌’,你二师伯也姓王,他修的是‘七伤拳’。震元掌与七伤拳我都有练过,可只得师父的两三成,用来对付一般的武林中人是足够了。”

少停,王一鸣又道:“你现在是我义子,总归要入在崆峒门下,这武林中与崆峒派的事情,我给你说一说。当今武林之中,少林、武当、崆峒、昆仑声名最为显赫,峨眉、华山也是数百年传承,这是武林六大派,每派各有自己的惊人艺业。崆峒派是由祖师爷飞虹子创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你师祖他被称为崆峒五百年来第一人,武功登峰造极,道学高深,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将拳、剑、掌三样崆峒绝学加以改良,剔除其中一些花哨而不实用、于习练者身体有害的法门,威力与以前相比,反而增加了不少。你大师伯姓姜,被人尊为‘掌震西北’,二师伯雅号为‘神拳无敌’,他二人的拳掌功夫当世少有敌手,你以后见到这两位师伯,一定要好好向他们请教。”

“哦。”杨应尾答应一声,心下暗暗记忆。

长须汉子的这匹马儿真是不赖,跑起来又快又稳,杨应尾躺在义父怀中,不知不觉间便昏昏欲睡,迷离间仿佛看见一只大鸟,身形巨大,黑毛黑爪,从天空中盘旋而下,带起一阵旋风,铁嘴如钩,对着王一鸣直啄过来。

杨应尾一声大叫:“义父......”,蓦然惊觉,还是在义父怀中,用手搽了搽额边冷汗,原来只是一个噩梦。

两人一马,一直向南边走去,到淳化后便折向西行,王一鸣知道,只要稍不留神,一大一小二人就会被江湖中人盯上,从而麻烦便会无穷无尽,故基本不进镇甸,尽量在山中行走。王一鸣惯走江湖,在这山野之中,吃喝却也不成问题,手中捏些石块儿,偶一抬手,便有一些野物遭殃,多是些野鸡、野兔、竹鼠、小鹿之类,杨应尾高呼雀跃,将受伤猎物捡拾过来,而后寻一山泉水处,洗剥干净,几根木棍支起,架火烧烤。

杨应尾有时也爬到树上摘些野果,权充菜蔬。有一日,路过一条溪流,见溪中有无名之鱼甚是肥美,王一鸣削枝为叉,在溪中叉得五六条,洗剥之后,就火而烤,脂香四溢。

若不是要时刻留意是否有人追杀,这段时日,父子俩过得快活得很,杨应尾对义父的感觉也越发亲近了。

杨应尾在闲暇之时,把各样兽皮拼起来,缝制了两个袋子,他自己取名叫“百兽袋”,他心灵手巧,虽然没有就手的工具,倒还算做得像模像样,一个送给义父,一个自行装了父亲的自书年谱。

就这样渴饮山泉,夜睡山洞,二十余日后,他们便到了西宁府管辖境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